• 慈溪人大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慈溪市人大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四点建议
  • 阅读:
  • 时间:2004-05-11 18:37
  • 来源:研究室
  •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更大突破。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慈溪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今后慈溪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将不断凸现,发展前景广阔。为此,要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树立紧迫感,通力合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旅游基地,变“小旅游”为“大旅游”,实现慈溪市旅游业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建议慈溪市政府增加宣传促销经费,有关部门要通过制作旅游专题片、宣传画册、慈溪旅游网、电视广告、大型户外广告牌和报纸专版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特别是要借今年杭州举办国际旅游节的契机,全方位宣传慈溪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正视目前一些旅游资源多方归属、多头管理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极协调,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要素,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保护和统一管理。充实旅游部门的人员力量,完善工作网络,并尽快组建慈溪市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实行独立运作,企业化管理,重点开发建设具有市场前景的龙头景区、景点及相关基础设施。在观海卫、三北、桥头、天元和杭州湾新区等旅游开发建设任务较重的地区配强分管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和任务,集中力量抓好旅游基地建设。根据慈溪市实际,制订出台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景区道路建设和旅游交通车辆保障等问题,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使我市的旅游业逐步走向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3、进一步突出开发重点,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建议慈溪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近阶段旅游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全力做好大桥旅游文章,拓展“大桥游”内涵,并尽快确定杭州湾新区30平方公里休闲旅游度假区块的规划红线,在进一步优化旅游项目布局和方案的基础上,抓紧启动开发建设。具体实施中可借鉴绍兴县柯岩、鲁镇等景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滚动发展”的办法,多轮驱动,多元化投入,确保大桥景区上档次、有品位,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努力打响慈溪“滨海桥城”的旅游品牌。同时,深入挖掘古文化资源,明确时序,确保重点,有序开发五磊山风景区、达蓬山文化旅游区、上林湖越窑遗址和伏龙山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景区。为加快达蓬山景区开发,要切实指导帮助相关镇解决资金、土地征用补偿、高压输变电线杆移位等实际困难,使其能尽快开工建设。对五磊山风景区可实行“分块建设,统一管理”模式,以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早出效益。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努力在大桥建成前,建成若干个在长三角乃至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使我市的特色休闲旅游基地初具规模,真正形成其特色和优势,使旅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较快增长。
      

      4、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旅游业是慈溪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时,要严格遵循环保原则,从严把关,及早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到开发保护同步实施,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现有景区环境卫生、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使游客游得满意、放心、安心。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规范竞争,通过出台相应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旅行社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外地游客,促使旅行社不断做强做大。加强对旅游宾馆饭店的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塑造对外良好形象。重视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把我市的旅游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慈溪市人大办公室   朱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