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乡镇人大同步换届选举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泗门镇试点,11月份在全市展开,2007年1月5日为全市选举日,将选举产生317名市人大代表,15个乡镇选举产生903名镇人大代表。根据该市、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方案,整个换届选举分准备发动,选民登记,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介绍代表候选人和投票选举五个阶段。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次换届选举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准备工作充分。作为宁波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试点的所在地,该市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起步早,准备充分。5月初,该市就围绕选民、代表的思想动态,如何优化代表结构、减少领导干部代表名额、提高代表素质,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问题开展调研,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考虑对策措施,力求把换届选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7月28日,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市选举委员会和各乡镇选举委员会,分别作出了市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和乡镇人大代表名额的决定。8月初,该市人大常委会向市委作了《关于做好市和乡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步换届选举工作的报告》,8月24日,余党发〔2006〕46号文件批转了这个报告。9月6日,市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和市选举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明确职责,分配任务,责任到人,使会务、资料准备、文件起草、宣传、后勤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为了确保换届选举严格依法进行,该市着力提高选举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除了积极开展自学,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同志专题讲授《代表法》、《选举法》外,还要层层召开选举培训会议,由市选举委员会负责培训乡镇选举委员会、街道选举领导小组负责人、市选举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乡镇、街道业务骨干;街道选举领导小组组织培训各选区的工作人员和各选民小组长;乡镇选举委员会负责培训乡镇选举办公室工作人员,各选区领导小组成员和选民小组长。
三是组织机构健全。该市选举委员会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沛芳任主任,下设秘书、组织、宣传、后勤四个小组组成的办公室和15个乡镇选举委员会及6个街道选举领导小组。目前,试点乡镇在各选区及选区所属行政村、社区、居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相应地建立选举指导小组,负责换届选举的具体事务。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各委、办负责人分工联系各乡镇(街道)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要经常深入联系单位具体指导工作,各负其责,力争换届选举一次性成功。
四是宣传发动到位。制订了换届选举宣传报道计划,编印了各种选举宣传资料,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横幅、宣传栏等工具,要在选举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推出系列报道、访谈节目,营造氛围,促进选民对选举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民主意识,激发参选热情。试点结束后,市委要组织召开全市选举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全面启动市、乡镇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工作。
五是代表入口把关严。该市对代表任职条件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时要紧扣代表条件,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选民对代表初步候选人的意见、看法,严格把关。正式代表候选人公布后,选举委员会要以书面或见面的方式,向选民全面、客观地介绍候选人情况。为减少领导干部的代表数,在实施方案中,对推荐领导干部为市、乡镇代表提出了建议职位,保证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在代表中的比例。
(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