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温州市行政案例选编》摆到了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各部门局长、处长们的办公桌上。这部由温州市委书记、市长邵占维提议并亲自参与编纂的书,以50个典型的行政违法败诉案例提醒他们:在工作中要多一份依法行政意识(据3月31日《法制日报》)。
政府官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提议并亲自参与行政案例编纂,以指导与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这在当下还不多见。笔者认为,这不光是个亮点新闻,更是一个值得赞赏和推广的好经验。其可贵之处在于,用本地的行政败诉事例教育现任官员,针对性强、可信度高,教育与警示作用也会深刻而有效。而且,这个点子出自该市市长的提议,更是难能可贵,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邵占维市长强烈的依法行政意识,而且也能感受到温州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务实作风。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届中央政府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应该说,经过多年努力,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规范行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还很难令人满意,这是导致这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常常陷于“诉讼”之累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前些年,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缺少规矩”的话,现在面临的问题则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说白了就是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规则意识,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说到底是官本位思想和错误的权力观在作怪,侵害的是老百姓利益,损害的是政府形象。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关键在于强化政府部门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事实上,教育活动各地都没少搞,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形式呆板、内容空洞尤其是领导们不能参与进去。比如,张贴标语造声势,卖书办班照本宣科背法条,更有些领导台上发号施令给下属上课、实际工作中自己却有法不依,法治教育浮在表面。
同样是法治教育,温州则把重点放在了“束官理权”上。在编纂《温州市行政案例选编》时,邵占维市长特别交代,“政府胜诉的一律不要收录在内”,这种不怕出丑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温州市行政案例选编》,也不是案件的简单集成,其选编的50个典型行政违法案例,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各个方面,着重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行政程序违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等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行为,提出许多有见地的意见。这50个违法败诉案例,是50面镜子。重新编纂出来,不仅能了解政府行政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让行政人员掌握处理相关行政案件的方式方法,进行借鉴和反思,以达到提高自身依法行政水平的目的。
如此看来,市长编纂行政败诉案例集,就是在行政人员面前立起了50面镜子,这些镜子不仅能照出过去行政行为中的问题,也照出了温州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和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