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北仑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代表们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加强教育事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突出新农村建设重点。程刚代表说,要大力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在二产、三产中的收入,就必须研究和制定具体的政策,改变工业收入高、农业收入低的“剪刀差”,特别要在非农土地的转换、整合土地资源、盘活农村土地指标上多做文章,通过充分利用非农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强协调。王银泽代表说,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集体资产管理等配套改革;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力营造文明乡风。建议下一步研究出台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多予少取,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统筹新农村建设工作;整合财力物力,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优化临港制造业发展环境。俞雷代表说,港口是宁波的优势,是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就应解决宁波港集团的体制问题,使之成为集港口建设、管理及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于一身的主体。徐红代表说,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对于优化我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十一五”期间,一要注重抓好临港大工业发展的规划统筹,做大产业群,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集约化增长;二要注重抓好港口与临港大工业的协调发展,在宁波—舟山港建设中,充分考虑并服务好临港大工业,规划建设一定比例的散货、通用泊位;三要注重集疏运网络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突破港口物流和临港大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四要注重临港大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五要抓好北仑中心城区建设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保障。列席会议的潘朝阳同志说,随着临港大工业和港口自身的快速发展,疏港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骆霞线、通途路、江南路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的目标,改善疏港交通已迫在眉睫。建议加快同三线疏港高速公路、穿山疏港高速公路、骆霞线、通途路、江南路、港务四期集装箱专用通道的建设,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和区间快速通道建设。张锡雄代表说,缓解交通压力不但要加大对交通的硬件设施投入,还必须注重软件建设,强化交通管理。要科学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依法加强对车辆行驶、车况的检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保持道路畅通,切实解决出行难问题。杨学仕代表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一定要突出“先进”。宁波已经有实力放缓GDP增长速度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建议在产业选择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开发区,要体现“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要求,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高新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
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周彩琴代表说,群众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充满期待。在基础教育阶段过早地把学校分成重点和非重点,把班级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利于发掘学生潜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产生择校难、托人情找关系等现象。建议取消对重点学校的扶持,更多地扶持山区、海岛和农村学校;取消分批招生,采取措施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公民整体素质。贺诚代表说,越来越多大型企业落户各地,其职工子女大多在当地就学,而其教育附加费直接缴市里,少量返回。建议从城乡统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均衡配置教育财力资源,按照专款专用、属地使用原则,将这部分教育附加费全额返回企业所在地。
建设生态经济型海岸防护林。熊霖珍代表说,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于防灾减灾,净化污染,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把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与生产生物资源开发、防护作用与经济作用结合起来考虑,将构建生态经济型海岸防护林体系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根据我市实际,做好生态经济型海岸防护林体系规划,加强关键技术研究,设立专项科技基金,充分发挥本地相关科研机构作用,同时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联合攻关。
加强社区建设。胡亚佩代表说,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相比之下,其工作待遇偏低。为此,要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减少应该由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让社区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同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