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代表团传真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简报(10)_慈溪
  • 阅读:
  • 时间:2009-04-16 16:38
  • 来源:秘书处
  •   

      2月16日下午,慈溪代表团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清醒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未来五年和2006年的工作部署,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符合宁波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代表们着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思路。毛光烈代表说,当前新农村建设可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对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探索。有序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通过分类试点,研究办法,盘活农民房产,培育农村房产市场。二是对农村建设体制进行探索。理顺规划、交通等体制,开展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建设,减少大拆大建。三是对农村综合改革进行探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依法行政进程,转变乡镇职能。四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探索。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是二三产业,特别是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徐明夫代表说,慈溪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新提高,建设农村新社区,树立农村新风尚,构建农村民主管理新机制,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走在前列。要在大力推进“小康富裕村”、“环境优美村”、“乡风文明村”、“和谐平安村”等“四个村”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农业发展模式转型,深化惠及农民的各项政策,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促进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许文东代表说,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增收乏力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缺乏动力,建议市政府在这两方面加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关于农民增收方面,一要发展现代农业稳收入,二要加快农民转移增收入,三要完善保障保收入,四要倾斜政策补收入,五要明晰产权提收入。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一要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共同扶持机制。二要开辟稳定收入来源,开展标准厂房、三产用房建设,强化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尤其是在土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在总指标中切出一块予以保障。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村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的力度。四要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土地的异地置换,搞活村级非农用地。胡尧芳、阮万国、励顺良代表说,要加大对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张红专代表说,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多有利因素,但对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机制体制的束缚尚未完全解除,农村建设资金短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农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置换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村级股份制。黄金德代表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要让农民富起来。研究农村富裕劳动力良性有序转移机制,减少农民数量,引导农民掌握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本领,按企业化运作模式,种植优质农产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通过就业培训、完善就业网络、创造就业岗位等办法,鼓励农村富裕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让农业强起来。要完善政策,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村联合经济组织。改革农业服务体系,整合财政、农技、信息等多种资源。改革农业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投资领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三是要让农村美起来。重点要以新环境“百村改造”为抓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注重农民习惯和合理规划相协调,因地制宜,打破原有建设模式,充分展现地域性、特色性和识别性。在具体操作上,可采用“环境整治型”、“拆危改破型”、“梳理改造型”、“区块拆迁型”四种模式。同时,对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与老年人收入来源日益缺乏、农村建房户增多与建房指标稀缺、村级基础设施投入逐年递增与可用资金逐年减少等三方面矛盾,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施南峰代表说,由于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农村卫生工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三格式户厕,切断污染源,有效遏止各类疫病、群众纠纷等多发势头。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尚未安装自来水的农民适当给予补助。

      支持村干部依法工作。陆永康代表说,当前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村级管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村干部要依法开展工作,难免会得罪一部分人,希望政府能加强对村干部的保护,调动村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