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安等10位代表(第55号议案)提出,居民私宅被有关部门低价收购,转手高价出售,房屋所有人权益受损。要求对市拆迁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的适用作出解释。
马玉娟等11位代表(第56号议案)提出,“宁波帮”是宁波人民的骄傲和财富。建议将“宁波帮”研究列入我市重大文化工程;具体工作由市政协牵头、组织我市高校、社科机构、出版社共同参与;通过努力,把宁波打造成“宁波帮”研究的基地。
马玉娟等11位代表(第57号议案)提出,性教育的滞后,导致青少年因性困惑而引起的青春期焦虑症和性观念错位现象上升,并引发青少年性犯罪。建议根据不同学龄段,开展适宜性教育,并对家长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有关教材。
郑绍琪等10位代表(第58号议案)提出,江北常洪停车场附近路况较复杂,经常堵车。建议搬迁常洪停车场或者封闭常洪停车场中间口子,拆除红绿灯。
郑绍琪等10位代表(第59号议案)提出,针对目前高素质技术工人紧缺的现状,建议:政府建立高素质技术工人培养机制;完善考试和职业资格评选体系;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培养的投入,鼓励员工刻苦学习技术。
周彩琴等11位代表(第60号议案)提出,北仑至宁波主城区的交通服务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尤其是节假日、上下班等高峰期。建议尽快实施北仑至宁波主城区的轻轨建设计划。
冯雪尧等10位代表(第61号议案)提出,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全局性、先导性等特点。为缓解市民出行难矛盾,建议对公交做到通行优先、规划优先和政策优先。
马苏亚等12位代表(第62号议案)提出,保健品市场中一些不法经销商以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影响很坏。建议相关部门严格这些保健品生产销售的准入制度,依法取缔不正当的销售手段,以维护保健品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冯雪尧等11位代表(第63号议案)提出,我市水、土地等资源短缺以及污染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建议全面调查我市资源状况,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尽快制订我市产业准入政策,编制《产品准入目录》;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
谢志强等10位代表(第64号议案)提出,居民小区开设餐饮店负面影响较多,投诉、纠纷时有发生。建议停止审批在居民楼内开设餐饮店;对已开设的,要督促其整改;出台《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袁国自等10位代表(第65号议案)提出,宁波市外事学校的迁建工作因故拖延,制约了该校的进一步拓展。建议重视职业教育,尽快解决具体问题,为职业教育办好事、办实事。
金月成等10位代表(第66号议案)提出,废旧电脑含有多种有害、有毒元素,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要求政府出台有关法规,对废旧电脑的回收利用,按规模化回收、科学化分类、专业化处理、无害化利用的步骤操作。
袁国自等10位代表(第67号议案)提出,姚江上的古渡口是宁波古城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建议将这些古渡口列为文保单位,在三江沿岸建设中切实加以保护、开发、利用,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多留下几张有价值的名片。
李兰珍等10位代表(第68号议案)提出,为加快我市农机化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建议:增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加快农机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卓厚佳等10位代表(第69号议案)提出,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议打破以城镇为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实行公寓式住宅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周彩琴等11位代表(第70号议案)提出,为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议:制定学校校园周边环境管理规定;加大工商、城建等行政管理力度;在城市规划中把好关,做好整体布局工作。
胡明强等9位代表(第71号议案)提出,自行车上牌已失出了原有意义,建议修改《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取消自行车上牌。
张晨霞等11位代表(第72号议案)提出,为使宁波经济和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建议加快改革用人机制,为人才合理流动建章立制。
王亚峰等12位代表(第73号议案)提出,为拯救那些游离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有不良恶习甚至有犯罪行为的“边缘孩子”,建议宁波市创建一所专门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学校—“工读学校”。
胡明强等10位代表(第74号议案)提出,为打通奉化“三高”连接线与宁波市区的通道,建议将宁波机场路延伸至奉化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