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北仑区代表团大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市政府工作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贯穿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肯定成绩简明扼要,分析问题客观实在,工作思路清晰务实,目标任务催人奋进。代表们对去年的政府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对新一年政府工作充满信心,并集中就加快区港联动,更好地发挥港口的带动作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迫在眉睫。代表们认为,随着“港桥海联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宁波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但是集装箱疏港交通建设相当滞后,严重制约了港口持续、健康地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港口的集装箱车辆专用通道,不断适应港口快速发展的需要。贺诚代表说,目前与北仑港相配套的疏港交通,主要通过通途路、江南公路、骆霞线、同三高速公路和城区道路来疏通。由于同三高速公路未能直接与北仑二、三期集装箱港区沟通,迫使大部分集装箱运输车辆经通途路、江南公路、骆霞线,并绕经北仑城区道路网进出港区。这三条道路已严重饱和,且经常造成交通阻塞,频发安全事故。根据港口发展规划,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标箱,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标箱。完善疏港交通网迫在眉睫,市政府必须把这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顾红麟代表说,为改善疏港交通,近年来北仑区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每年用于通途路等道路建造和维修资金达5-6亿元。去年,为配套建设四期、五期码头,投资7.2亿元改造329国道。但集装箱专用通道建设等建设项目投入仅靠北仑区财政是无法实现的。急需市政府研究建立疏港交通投入和利益机制,按照“投入和得益相统一”的原则,明确通途路、江南公路、骆霞线和集装箱专用通道等主体疏港道路的改造、建设、维修和护养的投入主体、投入比例,尽早改善疏港交通。同时,要将有关疏港交通建设项目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并在土地审批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快区港联动的港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熊霖珍代表说,目前港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明显不足,没有集装箱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没有配套的住宿场所,集卡运输人员住宿、饮食等问题突出;集装箱堆场分散,规模偏小,难以发挥资源综合优势,实施有效管理。这不但影响港口发展,还影响城区形象和居民生活。港口建设的计划性与港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无序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市政府必须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港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马建荣代表说,港口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既有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也有投资利益限制方面的原因。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协调,形成区港联动的合力。建议市政府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在规划、投资、利益、政策等方面对各区域及港口进行定期协调。必须统筹发展,加快规划建设船员服务、商务办公和生活配套设施,为区港联动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统筹工业发展、岸线开发和港口物流业发展,抓紧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发展仓储、运输、配送、分拨、包装加工、车船服务等现代物流,促进港口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推动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刘建国代表说,为了发挥港口优势,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形成区港联动的动力。建设大港口是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要求,大港口建设不是孤立的,需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各个产业相互联动。要牢固树立“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思想,以产业为纽带,坚持互利互惠,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等产业,促进区港共同发展。朱永祖代表说,船舶工业作为港口发展、临港大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进程尤为重要。建议市政府制订扶持船舶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优先考虑船舶工业所使用的土地,给予相关土地转让的优惠政策;加快船舶修造行业配套设施的建设,给予水、电、道路、通讯的支持;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五年所得税和部分营业税;给予一定技改贴息,扶持船舶工业的技术开发,大力支持船舶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