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海曙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代表们认为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攻难克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继续保持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徐卫民代表说,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应在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增强合力上进行突破。一是尽快对特色区块出台指导性规划,在具体的区块上制订详细规划,如海曙区鄞奉路沿江商务区、和义路滨江休闲区等四大板块。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适当下放权力,给予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自主规划权。二是对那些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企业,要适当实行政策倾斜,建议市里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三是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上下互动的推进机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朱顺香代表说,目前我市公交事业不够发达,公交车数量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满足不了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公交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公交场站与大型居住区、商业区等建设项目要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提高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努力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形成市区快速公交路网。薛忠海代表说,近年来,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矛盾逐渐凸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和管理人员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路段路口失管、失控。尽管交警部门采取了加班加点等应急措施,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增加交警编制,按照人口、机动车、驾驶员数量,道路里程的百分比和上述数据的年增长率,确定每年有效警力的增长数;增加协警数量,采取政府定编、财政保障的方式,增强交通管理力量;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积极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制订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落实专项资金,加大交通科技设施投入,提高我市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
生态市建设方面。周芳代表说,生态市建设要处理好两个矛盾:一是对一些在整改期限内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必须依法予以处理,该停则停,该关就关;要重点加快老城区治污设施的网管配套建设,污水直排甬江的现状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攻关、方案招标等办法,尽快找到一条既科学合理、又经济适用的解决途径。二是加大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多开辟一些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渠道,提高广大单位和市民对生态市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各种民间协会的桥梁作用,移风易俗,在我市大力倡导婚丧嫁娶的文明新风。
体制改革方面。夏正宇代表说,今年是财政体制调整后的第一年,为确保平稳过渡,发挥新体制的积极作用,建议市政府密切关注县(市)区的工作,及时研究、制订相应政策,给予基层进一步的支持。一是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做大财政“蛋糕”;二是制订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三是加大基层建设投入,尽快配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徐卫民代表说,高速公路的建造应在高速公路收费中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保税,作为失地农民保障基金来源的一部分,在“以路养路”的基础上,实现“以路养农”,以分担政府过重的包袱,减轻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的压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梅迪华代表说,我市装修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少,建议组织起草地方性《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由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实行强制性检验,不合格的不能交付。同时,在装修行业中推广使用标准装修合同文本,将房地产开发中的成品装修房质量纳入综合验收项目,扶植一批重信誉、讲质量的正规装修企业,淘汰一批作坊式装修企业,保障市民的居住安全和健康。伍爱军代表说,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宁波市食品安全条例》,将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统一为食品安全标准,并在监督管理体制上要有所突破。一要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实施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要提高食品加工领域的准入门槛,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淘汰机制;三要规范经营行为,依法实行行政许可;四要加强对食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对全市生鲜超市、集贸市场、菜市场全部安装食品卫生检测设备,并配备检测室及检验人员,做到长效密集监控;五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