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引起了参加市人代会代表的普遍关注。昨天下午,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专题会议,代表们踊跃发言,就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节约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给群众一个“绿色家园”发表真知灼见。
“环保审批、监管、执法的工作机制尚存在薄弱环节,是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林立钧代表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对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看法。
王静代表则一口气说出了当前生态市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七方面问题,即农业生产、农村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渔场、垃圾场影响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与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问题,污水处理厂与排污管网的矛盾问题,法规多与量化条文少而直接造成环保违法成本低的矛盾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阮万国代表针对慈溪资源性缺水严峻的现状,建议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市政府出面,推进境外引水工程建设,把慈溪的水资源使用纳入全市的统一分配管理,为当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切实保障。李鹏代表建议,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使用“中水”,减少污水排放,创建节水型城市。
莫菊妃代表从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现状出发,建议控制源头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完善农村环保管理机制,理顺部门间工作关系;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试点组建乡镇环保监察中队;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出台区域性措施,开展政策支持。
专题审议过程中,许多代表从构建长效机制出发,对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一些建议。
朱初雷代表建议,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支持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切实走清洁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林静国代表建议,要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试点和推广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韩振富代表建议,要全面推进绿色文化建设,促进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王宏缀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众多环境资源制约要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成长中的烦恼”。陈宏国代表建议,要尽快建立健全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地方性法规,同时加强环保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卓厚佳代表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利用各种资源,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能为群众营造一个“绿色家园”,而且能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龚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