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题审议之三 2月17日下午,大会组织代表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了专题审议。市领导陈勇、王勇、邵孝杰、何剑敏、姚力和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邬志桥参加了审议。代表们联系我市实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宁海林静国代表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在“规划、调整、试点、引导”八个字上下功夫。规划,即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台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调整,即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试点,即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步伐,鼓励各县(市)区自主创新;引导,即研究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双轮驱动。北仑王宏缀代表说,就北仑区而言,一大批石化、造纸、钢铁企业已经或者即将投产,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但水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问题也十分突出。要高度重视环境资源制约要素,破解“成长中的烦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遏制资源代价式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提高治污、控污水平。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余姚朱初雷代表说,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提高的经济增长之路。为此,建议: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加大强制性淘汰力度;对新建、改建项目,必须将清洁生产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竣工验收体系;制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财政和经济制度,产业政策和进出口制度,生产技术开发、引进、转让和应用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海曙李鹏代表说,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刻不容缓。建议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节水的诀窍和办法,组织公众参加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活动,利用价格杠杆和经济手段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做到“开源节流”。慈溪阮万国代表说,要缓解慈溪水资源的制约,建议将慈溪列入宁波市水资源统一调配,特别是与镇海区接壤的慈东工业园区,从镇海区氵解浦水厂取水有很强的优越性。市政府加强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促进境外引水工程快速推进。同时,给予慈溪市水环境整治的财政支持。 完善生态建设机制。奉化卓厚佳代表说,要加快宁波南部三县市和四明山地区道路网络、沿海通道、山区道路及象山港大桥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补偿水源头地经费,支持当地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培训、下山移民;加快生态控制区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公益林。镇海陈宏国代表说,我市生态建设要完善长效机制,加强环保基础投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整治,切实提高环境质量;强化环保执法,尽快建立健全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地方性法规。江北王静代表说,要加大依法治污力度,加强对农村污染源综合防治,依法保护饮用水源环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姚江航运拓宽工程再作论证。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象山韩振富代表说,我市环境保护总体不容乐观。要优化功能布局,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深入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社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加强污染治理,实施“碧水、蓝天、洁静”行动,加强固废污染防治。加强环保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优化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高效的环保监管体系。江东林立钧代表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组织领导,大力扶持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加大内河治理和地下排水管网的改造力度,合理规划新开发地块,将生态和环境理念融入规划和建筑设计,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进程。鄞州莫菊妃代表说,要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完善农村环保管理机制,理顺部门工作关系;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试点组建乡镇环保监察中队;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市)区、镇(乡)三级政府给予一定资金配套,调动农村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