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高校的每一个贫困生,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作为宁波工程学院院长,市人大代表高浩其对这个话题给了更多的关注。
高浩其代表说,尽管这几年宁波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甬高校中仍存在10%左右的贫困生,如何帮助这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一直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他说,经过各方面多年的共同努力,宁波高校目前已建立起以奖学金 (含国家奖学金)、银行贷款 (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为众多贫困生解了贫困之忧。据统计,去年宁波共发放高校学生助学贷款4042万元、7963人次,发放国家奖学金、宁波市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近2202万元,2.73万学生受益,另外还为高校14083名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涉及金额486万元。
高浩其代表说,宁波高校的贫困生是幸运的,在针对贫困生建立资助体系的同时,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还采取了各种帮困措施。目前我市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助学政策主要有四:一是寒窗基金。市人民教育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刚被录取的大学新生可通过原来就读的高中段学校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每人可获得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资助金额。二是市慈善总会助学基金。1998年设立,资助对象为城乡低保户、低收入户和特困职工家庭子女以及收入略高于上述标准、但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考入大学的子女。符合条件的大学新生可通过所在社区、乡镇来申请。对受助新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被重点批次高校录取的新生为4000元。三是公惠助学基金。1999年设立,资助对象为持有市总工会特困证、民政部门低保证的职工子女,符合条件的新生可通过各区工会或产业工会申请。四是宁波大学生助学基金。2002年设立,考生可通过各高校团委或各区团委申请资助。各高校还纷纷开通了助学 “绿色通道”,让无法缴清学费的特困新生先入学后缴费,并推出各种帮助措施。
据掌握的情况,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目前我市没有一个勤奋好学的贫困大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这一点让高浩其代表倍感欣慰,他同时提出,为让贫困不再成为上大学的拦路虎,保证每一个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希望:第一,政府能更多地支持发展高等教育,使学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贫困学生;第二,相关部门能及时调整税收等有关政策,利于学校接纳社会各界慈善捐助设立各类助学基金;第三,社会各界能给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难题,同时弥补社会实践经验、技能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