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报刊媒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报告解读
  • 阅读:
  • 时间:2013-02-22 09:34
  • 来源:东南商报
  •   “美丽宁波”首次写入报告,开展危旧房屋排查解危,打造外贸“小巨人”,启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这些报告中的亮点,成为代表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昨天下午就此采访代表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

      建设“美丽宁波”首次写入报告

      【报告原文】坚持生态立市,加快建设“美丽宁波”。环境保护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制订“黄标车”淘汰政策,开展高污染车辆限行试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报告解读】事实上,宁波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已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然而,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也让宁波市民非常“感冒”。在当前,全国各地也都普遍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美丽宁波”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报告还用了三个自然段来浓墨重彩地加以阐述。

      市人大代表、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丽宁波”的根本,其实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一些企业创造的GDP,都不如他们污染环境所带来的损失。如果我们继续依赖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经济,那么“美丽宁波”就不可能实现。

      市环保局局长徐畅成同样认为,宁波实际上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初期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有了更为迫切的期待。而目前宁波出现的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科学带来的问题。“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我认为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保护环境。”

      王文成建议,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整治,开展截污、清淤、引水,进行水生态修复。

      宁波又该如何努力建设“美丽宁波”呢?市环保局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源头把控,不断优化区域生态功能和产业布局;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注重区域和行业的整体提升;更加注重突出企业的责任主体;更加注重突出公众参与机制,建立重点区域、行业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面向公众的重要环境信息查验和互动咨询平台,引导公众参与到各类生态创建;更加注重生态文明考评体系的完善和强化,真正形成多部门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更加注重提高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更加注重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积极引入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第三方监管机制。

      记者 林伟 张昊 

      让市民住得更舒心更安心

      【报告原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后续管理,做好危旧房屋排查解危工作,推进非成套房改造。

      【报告解读】市政协委员、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袁建树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关注危旧房屋排查后续。他认为,排查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今天查过了,就一劳永逸。把危房排查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这样老百姓才会住得更安心。此外,建议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公示危房的标准,让老百姓心里有数。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的程序也应该更简便些。

      市人大代表、北仑区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建根建议,统筹实施住宅房屋保险制度,“把保险作为住房买卖的一个强制性配套措施,就像买车必须买交强险一样,通过保险等市场化途径来解决在保险期内房屋意外损坏的维护和重建工作。”

      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也带来了一些利好消息:今年全市将新开工保障性房源5000套,续建25000套,解决50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房源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进一步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对已建成的房源,要按照住房保障“阳光分配”要求,早日进行配租配售,真正让住房保障这一惠民政策优先惠及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

      同时,作为我市第一个公租房小区,洪塘公租房小区今年将建成投用。市住建委也将以此为试点,积极探索公租房后续管理模式,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宁波特色的样板示范小区。

      非成套房方面,下一步将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土地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安排,适时启动改造。

      记者 林伟 樊卓婧 

      培育外贸小巨人促进转型升级

      【报告原文】打造一批总部型、供应链管理型外贸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外贸小巨人。

      【报告解读】市政协委员、广博集团总经理、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王君平认为,这一思路颇具新意,对外贸企业渡难关、谋发展也很有指导意义。

      他表示,从当前宁波外贸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贸企业在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比较困惑,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竞争力,是外贸企业的最大命题。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组建产业联盟,由规模相对较大的龙头型企业,来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让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中小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擅长领域,打造成“专而精”的、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从而实现资源匹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整个外贸供应链的发展壮大。

      作为外经贸主管部门,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就如何落实给出了回答。他告诉记者,在宁波外贸企业中培育总部型、供应链管理型外贸龙头企业,是今年外经贸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抓手。外经贸主管部门已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和相关理论研究,并已经认定了第一批21家外贸供应链管理试点企业。

      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外经贸主管部门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在通关、融资、税收、出口退税、物流配送、仓储、资金清算等方面,出台支持外贸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各项配套的便利措施,扶持供应链管理型外贸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外经贸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落实好。

      记者 殷浩 

      打造有宁波特色的科技城

      【报告原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强对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启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和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

      【报告解读】宁波目前在创新集聚上还存在明显薄弱,比如国家级研究机构匮乏、公共创新平台不足,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创新集聚区上面,把思路瞄准了科技城。

      省人大代表、宁波市经信委主任林克宇说,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用5~10年时间,在市中心附近区域建成集研发、设计、中试、科技金融、孵化服务、产业化于一体的新材料科技城,争取成为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科技创新集聚区。

      目前,宁波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超千亿元大关,实力比较雄厚。新材料涉及的面很广,宁波至少在新材料的三个方面已具备相当的实力:一是宁波拥有数十家加工稀土磁性材料的企业,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吸引众多国有、外企和民企大型企业在宁波设立基地,生产多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名列全国前列;在金属合金新材料方面,宁波也有不少企业已经涉足。在科研力量方面,宁波前些年引进建成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一批研发机构,还有一批大专院校有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人才储备。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童文俊说,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宁波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国家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分别与江北、余姚、奉化等地合作设立了宁波高新区江北园、余姚园、奉化园,将部分受到空间制约的优质制造业项目、孵化器毕业企业向分园转移,与周边地区实现品牌共享、信息互通、产业互动、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