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各地热点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
  • 阅读:
  • 时间:2013-06-06 08:43
  • 来源:上海市人大公众网
  •   未来,居民只需在手机、MP3、电池等小件电子废弃物上粘贴写有手机号码的纸片,投入社区内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箱,便可获得相应积分并实行变现。这种像“寄信”一样便捷的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将在沪上逐渐推开。6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率城建环保委部分组成人员及多名市人大代表赴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调研电子废弃物收集和综合利用工作。记者了解到,本市正加快推进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电子废物的循环利用。

      在调研现场,一台物联网智能回收箱吸引了不少人员驻足围观。据工作人员介绍,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创新性地将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相结合,搭建起全国第一个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居民在“阿拉环保网”上完成注册后,只需在投递的小件电子废弃物上粘贴条形码或注册手机号,投入回收箱中,相应积分会打入交投者账户,卡内积分可直接消费变现,大件的电子废弃物则可以通过拨打电话,由专门人员上门回收。到目前为止,这一平台的服务会员数已超过116万人,从居民手中回收的小件电子废弃物超过60万件,大型电子废弃物超过11万台。“今年,像这样的智能回收箱将在全市布点50台,主要面向浦东地区,明年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位工作人员说。据悉,作为国内首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拆解处置系统的企业,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及经验可对包括“四机一脑”(即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废旧硒鼓、废CRT显示屏等各类电子废弃物实行综合处置,实现高效资源回收利用。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环保局局长张全透露,近年来,本市把电子废物处理作为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环保产业初具雏形。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上海已形成了8家电子废物专业处理企业,“四机一脑”年处理能力达到350万台以上,废旧灯管年处置能力达到540万根以上。张全表示,当前以“四机一脑”为主的大件电子废物已基本实现规范管理,下一步本市将重点聚焦废灯管、废电池等小件电子废物的回收体系构建。

      调研中,不少市人大代表对从源头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出意见建议。顾立军代表直言,目前像新金桥这样的企业往往面临税收高、盈利难等问题,他建议,政府应对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使企业在赢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经济利益也能得到相应保障。徐红代表则建议要加强垃圾分类进校园的做法,一方面通过孩子影响成年人,纠正其固有陋习,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理念,树立起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胡敏代表则提出,消费者购买家用电器时,商场可附上一份宣传手册,给予相关产品的回收指导意见,让消费者在使用前就明确该如何正确处置这类产品。

      薛潮副主任指出,推进本市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完善政府部门考核机制,提高企业末端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影响力使垃圾分类从政府倡导转变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陈兆丰、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魏蕊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