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当前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综合影响,部分被担保企业已出现贷款逾期甚至“跑路”,使得担保公司代偿风险持续累积,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业务积极性明显下降。以镇海为例,今年以来,各担保公司发展信心受挫,业务量和担保额均大幅下降。如开圣担保今年前三个月担保责任余额为504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1.3 亿元,缩减近三分之一,联合担保已连续6个月未开展担保业务。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担保公司中均有存在,且有增多的趋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区三家担保公司共担保27笔,责任余额5940 万元,涉及企业25家(次),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62%、63%和 57%,“惜保”态势明显;甚至出现银行有意放贷而担保公司不愿担保的现象,从而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同时也驱使企业寻求互保联保。
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扶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定期召开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四方座谈会,沟通交流信息,协商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由担保公司、银行和政府共建的融资担保风险池,共同承担风险。探索建立银行和担保公司责任分摊机制,明确担保公司由全部责任担保变为一般责任担保。如贷款企业发生资金风险,在处置企业资产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担保公司代偿。
三是提高担保风险补助限额。由原来的1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鼓励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
四是政策引导降低风险。引导银行、企业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尽量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贷款担保,这样既可以促进担保行业发展,还可以割断联保、互保链,避免产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对由原来企业互保转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给予企业一定的担保费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