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宿逐渐成为休闲旅游业的“新宠”,据统计,2015年宁波市财政共投入4288万元用于发展宁波市乡村旅游相关的民宿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新业态培育等项目建设。近日将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业态列入职工疗休养接待单位范围的消息一出,民宿业更是迎来重大利好。但密集涌入的经营者在助推乡村游的同时,也加剧了民宿的“同质化”。“千店一面”、跟风模仿让当前一些民宿步入同质化“窠臼”。主要原因有:
一是品质“味道”缺失。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远离喧嚣的民宿代表了一种情怀追求,去山野乡间享受慵懒的“慢生活”正成为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可如今很多所谓的民宿,只是给房子进行了小资情调的装修,缺乏品质和人情味。基层认为在打造硬件的同时,民宿也要注重‘软件’的部分。比如在民宿推广中植入故事元素,使民宿具有浓厚的乡村味、地方味、人情味。为此,建议政府要从政策上鼓励不同主题创意的民宿设计,引导民宿业主进行品质和品牌的打造,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模仿跟风,从而引导形成不同价位、层次的民宿生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二是互动体验不足。参与性往往是吸引民宿住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冠以民宿二字的店都不是真正的民宿,无主人参与,也无当地活动体验,就是原先的农家乐、家庭旅馆换了个称谓而已。很多民宿还是处于粗糙而原始的阶段,在品质和特色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里面,民宿主人的文化修养也至关重要,高素质的民宿主人要求有一定的审美水平、生活情趣和工匠精神,还要懂设计、会管理、善分享。
三是抱团发展意识不强。目前,市场上的民宿准入门槛低且良莠不齐,与星级酒店相比,民宿服务并不专业,民宿发展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而对比民宿产业发展成熟地区台湾,台湾民宿虽然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但即使是这样,民宿依然保持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这里面民宿协会起了很大作用,民宿协会规范民宿产业,全方位提供行业的相关标准、营销、品牌等,还起到协调客流的作用。比如一家民宿客满的情况下,通过协会可以将客人安排到另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