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区大碶街道人大工委不断加强代表联络站(接待室)建设,深化代表联络站沉下身“接地气”,通民意“强底气”,搭建了从基层到街道的民意社情直通车。主要做法有:
一是代表联动“面对面”,看群众脸色。实行省、市、区三级代表联动接待制度,所有代表都参与接待工作,并将每个月10日定为代表接待日。接待室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座椅、一杯热水、一个明确答复”的工作方式,倾听民声民意,排解民忧。同时每年组织代表在选区向选民进行述职,并公示述职内容,采取召开代表述职评议会、发放评议表、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接受选民评议,通过“亮身份”、“晒承诺”,看群众“脸色”,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2016年截至目前共接待选民47批次,94人次,收集选民反映问题50件,合计已办结42件,办理率达100%,办结率为84%。
二是代表接待“一对一”,解群众难题。随着新形势下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代表又无法直接参与一些具体矛盾的解决,街道人大工委在已有9个基层接待室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拓展延伸,先后成立了九峰山老娘舅调解组织、太白王玲玲工作室、横杨融心工作室、邬隘片区调解互助小组,成员分别由有威望的老干部、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热心人士组成,代表将接待中收集到的部分具体问题转交给这些组织,由其成员一对一地对群众反映的矛盾、困难进行现场解决、追踪处理。2年来已开办法律讲座9场,调解矛盾104起,调解成功率98.5%。代表接待室不仅收集社情民意,更成为解决邻里纠纷、家庭婚姻矛盾、企业和职工劳资纠纷等各种民生民情难题的“专家门诊”室。
三是流动接待“点对点”,给群众方便。探索流动接待室进村、进社区活动,以点及面,扩大代表接待室覆盖面,让所有群众都能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流动接待室由区人大代表不定期在因地理位置未设立人大代表接待室的村、社区轮流坐班,方便选民向代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真正实现变“坐诊”为“出诊”,用脚步“丈量”民意。2015年至今,开展流动接待室进新路村、金泉社区等活动共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