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市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还组织部分代表进行了专题视察,并就该项工作存在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步走”战略,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救助成效。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走得实。统筹协调政策制定,整合各类救助资源,着力解决救助政策碎片化问题。坚持稳扎稳打,加强部门之间救助项目的调整合并,实现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集中化、规范化。细化救助标准,合理确定救助水平,注重不同救助制度之间标准的衔接。逐步推进低保扩面工作,合理确定扩面范围和救助标准,注重政策延续性,使扩面工作更“接地气”。
二是理顺工作机制,走得准。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实现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在资格标准、收入认定、申请程序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市救助信息一网覆盖目标。改进家庭收入调查核实机制,切实查清查明申报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争取做到精准救助、帮扶脱贫。
三是转变救助模式,走得远。关注救助对象脱贫能力建设,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能培训等途径,帮助被救助对象自力更生,杜绝“困二代”人员出现。要更加关注精神方面的救助,提高被救助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遏制过度依赖政府救助心理蔓延,引导独立自强良好风尚。
四是夯实救助基础,走得稳。强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适当激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制定培训规划,对基层救助干部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同时做好经常性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平台宣传优势,将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