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闵行区人大组织129名区人大代表前往华漕镇王泥浜村、赵家村、鹫山村和梅陇镇许泾村、浦锦街道丰收村、浦江镇知新村等地,视察129条段黑臭河道整治工作。
图片说明:闵行区人大代表在梅陇镇许泾村视察河道整治
自去年9月22日闵行区在全市率先打响水环境整治攻坚战以来,这几个曾经垃圾和污水直排河道的村子,如今旧貌换新颜,水清岸绿的景象让代表们感慨万千。
这129名区人大代表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河代表。今年以来,他们一对一认领了闵行区内129条段黑臭河道。据了解,人大代表在担任“河代表”期间,既对照治理目标开展实时监督,同时又为推动治理工作献力献策。他们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解决管线、绿化搬迁,古桥保护等一系列瓶颈难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程华丰代表是仁济医院的党委副书记,自从今年5月认领了距离仁济医院南院2公里左右的浦锦街道丁连村王家浜之后,程华丰便“盯”上了这条黑臭河道。河里有垃圾、河里有绿萍、河道整治进度缓慢……每次明查暗访发现的问题,程华丰都一一拍下照片,反映在“河道守护者”微信群中。同时也加入这个微信群的区水务局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则及时收集问题并进行结果反馈。
图片说明:程华丰代表展示“河道守护者”微信群
“大部分问题在1-2天内都得到了解决,这个群的工作效率很高。”说起自己“盯”治水的经历,程华丰对这样的日常沟通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代表们有效行使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和王家浜一样,其他代表们认领的河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广大村民正成为河道整治的最大受益者。
今年71岁的金林芳是浦锦街道丰收村三组的村民,原本一心期待老房拆迁的她对河道整治比较抵触;当看到村里整治后的样板河道和路段后,金阿姨主动配合拆违,并做起左邻右舍的思想工作。现在,丰收村内原本淤积的河道水系沟通成为“活水”,还新建了31座亲水平台、16.9公里护岸、9.1万平方米绿化工程。“环境这么好,就像住在公园里,我们也不想动迁了。”金林芳喜笑颜开。
图片说明:整治后的浦锦街道丰收村一角
其实,金林芳的感受并不夸张,作为浦江郊野公园的拓展区,按照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整治的丰收村已是一派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田园风光。村支部书记陈斌表示,未来丰收村将借助浦江郊野公园的人流效应,利用村民家中空置房进行民宿试点,为村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让村民从抵触变为支持,河道整治说到底就是一项“民心”工程。作为人大代表,程华丰又开始思考后续的河道长效管理问题,“河道守护者”微信群中的讨论依旧热烈。整治只是第一步,“河代表”的工作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