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各地热点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上海:“老字号”食品如何“走出去” 代表建议标准更高管理更细
  • 阅读:
  • 时间:2017-11-07 09:15
  • 来源:上海法治报
  • WDCM上传图片

    检查中,市人大代表不时给哈尔滨食品厂领导反馈意见

    WDCM上传图片

    市人大代表在哈尔滨食品厂卫生监督检查时不放过每个角落

    WDCM上传图片

    市人大代表在老大昌食品厂的生产车间卫生监督检查  本版摄影记者 王湧

      蝴蝶酥、杏仁排、冰糕……说起哈尔滨食品厂、老大昌这些“老字号”的拳头产品,不少上海市民如数家珍。“老字号”食品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群众口碑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了解上海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的情况,日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申城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暗访,其中就不乏知名的老字号企业。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尽管老字号食品企业的食品总体上安全可靠,但在操作、包装等细节上还有待完善。代表建议“老字号”企业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用更细致的管理让消费者更放心,也让“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时,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赤手搓面

      “空口”烘焙

      本次检查主要围绕生产车间是否规范操作,台帐是否完备,食品原料是否在保质期内等方面展开。检查组第一站选择了位于瞿溪路上的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走进工厂大门,熟悉的糕点香气就扑面而来。而当人大代表和执法检查人员向厂方的负责人说明来意后,该负责人表示当天正好是厂休,这样的巧合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没关系,我们就进去看一看。”在代表们的坚持下,该负责人带领检查组来到存放成品的车间。透过玻璃墙,记者看到已经有不少成品糕点一摞摞叠放着,其中不少存放糕点的塑料筐被直接放在了地上。执法人员当即表示:“这是不合规的,为了防止老鼠、蟑螂污染食品,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规范要求是要离地隔墙的。”

      检查组一行又到了楼上的食品加工区,不少正在作业的工人手上没有戴手套,也没有戴口罩。在检查人员的提醒下他们纷纷带上口罩和手套。为此,许多市人大代表有了异议:“现在食药监的标准,哪怕是大饼店经营者,也要戴口罩的。”市食药监局执法总队执法人员也表示,食品生产环节中口罩、帽子必须要佩戴。至于手套,由于糕点制作的特殊性,在和面等环节可以不戴手套。“但是,不戴手套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手符合卫生标准。”执法人员强调说。

      但当人大代表和执法人员向该企业的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时,该负责人却有些不以为然,一味强调国家没有戴口罩手套作业的强制标准。对此,史秋琴等代表都认为,不能因为有后续的高温加工就忽略冷加工环节。老字号要“走出去”,就应该严把食品安全关,在生产意识和标准上应该“就高”。

      而在一条马路之隔的老大昌对于口罩和手套则更为重视。记者在生产车间的过道里看到这样一张通知,“即日起冷加工车间员工必须穿戴工作服、头戴工作帽、面戴口罩方能进入车间”,并且要求“把头发全部包裹进工作帽里,口罩遮掩住口鼻,如若发现违规者,每次罚款一百元”。正在作业的员工基本都遵守了这一规定。

      尽管工人作业规范执行的不错,但细心的代表还是发现车间的环境有待改进。大块黄油未加任何遮盖,直接放在了工作台下方。而整个车间的地面和器皿也不够干净。“老字号不仅要把销售的店面搞得高端、大气,而且在生产环节还要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比如加工的工具应该定期清洗,这样消费者才吃得放心,上海的名特优产品才能走出上海、走向世界。”许利代表表示。

      包装粗放

      难跟时代潮流

      除了生产过程的不规范,代表还针对糕点的生产日期进行了询问。“这些散装糕点的生产日期在哪儿?”代表指着一箱糕点问道,哈尔滨食品厂的工作人员随即从塑料筐的底部找出两块标明生产日期的纸片。记者看到,产品的生产日期为10月29日,保质期为45天。显然这批产品在保质期内。

      尽管标明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许利代表指出:“这种包装还是比较粗放的,每块商品没有一个完整包装,有些商家就可能把临保期(产品)卖给消费者。”同时,标签的字体也印得太小,消费者还需要自己计算食品的食用期限。她建议食品企业借鉴国外的做法,直接在包装上标出最后的食用期限,避免让消费者去做加减法。她表示,老字号企业应该有市场意识,主动走向世界,“作为著名的食品品牌,应该从消费者角度换位思考,把食品生产中最详细的信息让消费者看到。”

      不少代表都表示,老字号企业光是做大做强还不够,还要做久,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不能只吃老本。老字号食品要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比如要花大投入改善设施等软硬件,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杏花楼集团就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据了解,杏花楼集团旗下有杏花楼、新亚、功德林、沈大成、小绍兴等20多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其中杏花楼、功德林、新亚等品牌已经占据了上海月饼市场的半壁江山。“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是杏花楼集团生存的根本。”该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在不断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杏花楼集团也在从传统的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向食品工业化提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认真贯彻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是老字号品牌对大众消费者负责,体现诚信经营的职责,以前是按照ISO以及HCCP的标准来执行,现在按食品安全法和条例的要求来做。”自2012年发生的冠生园陈馅事件后,杏花楼加强对原料和添加剂的把控,投资建立了高水平的食品检测中心,所有产品经过检测才能出厂。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集团旗下的食品厂还在做“洁净车间”的探索。据了解微生物是造成食品污染、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洁净车间是食品无菌车间,确保微生物和温湿度合理受控,这将使人员、物料流动有序,净化设备分布位置合理,能有效减少食品交叉污染,从而控制产品生产空间源头化的污染。目前,位于松江九亭的新亚食品厂已经在今年中秋之前完成了“洁净车间”的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