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议意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两项决定”落实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 阅读:
  • 时间:2021-10-11 17:27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2020年11月12日宁波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0年10月26-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市经信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两项决定”落实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两项决定”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企业充分肯定,获得感较强,提振了发展信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79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991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省比重从20%上升到24.7%;工业增加值总量由2016年的全国城市第12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9位。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GDP总量的63.5%、出口总额的74.1%和就业岗位的87%,“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进展顺利,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同时也指出,“两项决定”的贯彻落实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审议情况,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聚焦“重要窗口”,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发展方向。要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先进制造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和优势,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关于“十四五”产业规划编制的各项要求,从全球化、“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视角,瞄准世界前沿产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紧扣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科学全面绘制一张“全市产业地图”,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科技创新,高强度攻坚关键核心技术。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要针对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梳理和综合评估全市“卡脖子”项目,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调动一切资源要素,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硬核”实力。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要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加力培育隐形冠军,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三、聚焦要素供给,高标准破解企业遇到难题。要深化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低效用地退出倒逼机制,通过限期开发、回购利用、整合改造等方式,分类分批整治“低产田”工业园区,推进规划调整、存量盘活、新增投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特色性新兴产业土地供给,有效缓解先进制造业用地需求。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扩大信用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覆盖面,切实制止和纠正融资担保责任“无限化”现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奖励”的企业自主人才评价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真正让实用型、技能型等一线人才享受政策红利、得到更多实惠。

    四、聚焦营商环境,高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要建立企业家全过程参与政策制定和动态评估制度,进一步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实施效果。要营造审慎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对企业轻微违规要慎重处理,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给企业留有发展空间和整改时间。要努力破解立案难、举证难、处置难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企业“内部蛀虫”打击力度,优化完善企业破产、信用修复机制。要进一步加强“两项决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把依法经营、政策措施的要求更好地传导到基层和企业,增强法制观念,提振发展信心,激发企业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