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议意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宁波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 阅读:
  • 时间:2023-01-03 17:44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宁波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2年11月25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2年10月26日至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宁波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条例贯彻落实,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不断优化设施配建,加快拓展服务供给,持续完善管理举措,在规范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体较好。对照省委“两个先行”、市委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和任务,并结合执法检查情况,发现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主要是部门和基层责任尚未压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医养结合推进总体缓慢,专业人才队伍持续紧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亟需提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条例各项规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责任落实。健全政府、社会和家庭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夯实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职责,提升基层服务保障能力。

    2.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好执行好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及时与国土空间、设施建设、人才教育培训等其他规划有机衔接,促进各项规划协同融合。

    3.完善财政保障。健全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需求、与老年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相关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

    4.深化政策供给。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奖补等制度,制定实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体系试点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政策。

    二、优化设施配建,着力提升养老硬件基础实用实效

    5.增强布局科学性。落实好“机构跟着老人走”原则,结合全市新(改、扩)建养老机构计划,有针对地在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增加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拓展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托养功能,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6.提高床位入住率。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将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公共交通等设施统筹规划安排,完善机构周边配套,优化床位结构,增强机构吸引力。

    7.促进机构普惠化。设施建设坚持以经济型、普惠型养老机构为主,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着力加大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推动床位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促进各区(县、市)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基本均衡。

    8.注重设施适用度。开展农村敬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点的改造升级专项行动,探索推广适合山区、海岛互助式养老设施建设。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着重保障已建成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的新(改、扩)建。支持小区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三、细化服务供给,尽力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

    9.创新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打造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联通的医康养联合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比重,鼓励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康复护理服务。

    10.拓展医养共建途径。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卫生室或与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关注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有序推动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上门入户。

    11.优化居家上门服务。支持引导基层助餐服务站点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站点的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落实好为困难群体和80周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上门家政服务的规定,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品质。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

    12.丰富智慧养老应用。充分拓展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资源、社会服务与老年人服务需求对接,加快推进老年助餐、上门服务、机构入住、安全巡检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提升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的智慧化水平。

    四、深化创新举措,合力构建养老服务要素保障体系

    13.强化人才培育机制。支持专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技能提升。

    14.提升行业岗位吸引力。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综合采用岗位津贴、职业资格补贴等方式,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提升社会认同感。

    15.推动市场作用发挥。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双向并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优化经营环境,加大政策支持,激发各类服务主体内生活力。

    16.构建多元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社工、心理咨询师等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

    17.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深化工作,有效实现筹资和待遇标准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失能等级认定和享受待遇申请便捷化。加大老年人意外险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