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人大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北仑区人大创建“代表微网回音格”履职平台
  • 阅读:
  • 时间:2023-03-08 09:49
  • 来源:北仑区人大办
  • 2022年以来,北仑区人大积极探索将人大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创新搭建“代表微网回音格”履职平台,切实把人大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有力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部署、形成共识,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2022年,区人大制定出台《打造“代表微网回音格”构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小单元实施方案》。一是划好代表履职“责任田”。按照选区划分和就近就便的原则,建立“每个代表有网格、每个网格有代表”工作模式,推进基层单元建设与社会治理最小作战单元构建的有机结合。将280余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融入全区687个网格和4385个微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全域覆盖的基层治理网络,切实打通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后一米”。二是建好干部下沉“小分队”。推动机关各委办力量融入26个基层微网格,摸实情、听民声、解难题,提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开展“走出办公室、走进微网格”“我是微网格长”主题实践活动,让机关干部“沉浸式”感知“代表微网回音格”运行管理。2022年以来,机关干部“入格”50余人次,80余条意见建议被区委和“一府一委两院”决策采纳。三是打好业务下沉“组合拳”。建立机关“月交流”机制,依托每月工作例会平台,就各工委核心业务下沉情况开展常态化交流;建立区街两级人大重要工作协同推进机制,优化下沉工作安排、项目推进流程和履职成果运用;建立任务清单机制,聚焦“代表微网回音格”建设关键要素,逐一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委办,实现对账销号、量化闭环。

    (二)建章立制、提质增效,畅通履职最后“一公里”。一是着力推进代表身份亮显。要求人大代表平时每月至少1次下沉微网格,每年为所在微网格至少(督)办1件实事。在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特殊时段,微网格员及包联服务队每周至少1次深入所在微网格走访,同时做好各级人大组织的主题活动或专项任务的承接工作。二是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开通人大街道工委用户账号,赋予相应浏览查询权限;人大街道工委干部加入(微)网格群,列席街道(微)网格工作例会;人大各街道工委设立若干名微网格联络员,负责本街道代表进微网格的日常联系工作;各街道做好辖区内代表进微网格协调、组织活动,定期交流工作情况。三是充分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加强区人大机关与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中心等部门的工作对接,以不增加微网格负担、不影响微网格运行为前提,了解基层呼声要求,搜集区级层面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根据人大工作实际,依托微网格发起引导性的任务建议,做好联系群众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有机结合。

    (三)数字赋能、合作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微循环”。一是搭建履职“微平台”。充分依托“网格活动室”“网格员之家”等小微型履职阵地及“两码一钉”“码上工作室”等掌上履职应用,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相贯通,积极打造立体化民情民意收集网,实现代表联系选民24小时不打烊。新碶街道工委创新搭建“你有呼,我来应”24小时助企服务工作平台,积极推进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大碶街道工委打造“碶上办”特色应用场景系统,有效提高了群众意见建议解决效率。2022年以来,已收集意见建议420余条,均在一周内完成审核答复。二是延伸督办“微触角”。进一步完善群众意见收集办理、跟踪落实、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使群众反映的问题直达政府相关部门。其中属于街道本级事权的,人大街道工委通过线上线下“双员制”接待等渠道进行督办处理。2022年以来,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双员制接待”活动145次,参与接待的代表848人次,政情咨询员513人次,共接待民情联络员1151余人次,共收集962件建议,办结869件。三是集成民意“微数据”。围绕省市人大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代表微网回音格”应用场景建设。将单一的、零散的民情民意向全量的、海量的数据归集推进,汇集民意“最大公约数”,落细人大工作颗粒度。同时,有机联通人大与部门、街道的数据资源,为人大开展专题调研、审议、视察等日常履职活动提供大数据支撑。自该应用场景上线以来,累计收到群众反映事项 498件,办结 457件,单件办理平均用时3天,平均满意度在 98%左右。

    二、工作成效

    (一)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以高质量履职为基层治理厚植“民意基础”。通过对代表“入格”履职开展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跟进、责任化考核等,有效增进了选民群众对代表的信任度,民情民意收集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基层单元承载民意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2022年以来共开展“入格”走访630余人次,累计收到群众反映事项 498件,办结 457件,单件办理平均用时3天,平均满意度在 98%左右。

    (二)释放功能叠加效应,以高效能运行为基层治理提供“刚性支撑”。实现“代表微网回音格”应用场景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全方位贯通对接,达成工作闭环数据的可视化,把各自相对独立的代表联络站串点成线,让分散的网格实现“格”“格”联动,形成体系化架构,产生整体性效能。同时,各街道创建的一批“小”“快”“灵”的特色“微网格”工作站,通过“云接待”“微信联”“码上说”等方式,将吸纳民情民意从“定时定点”到“随时随地”,从“单一来源”向“全量归集”推进。

    (三)凝聚多方治理合力,以高水平协同为基层治理赋予“强劲动能”。“代表微网回音格”履职平台的运行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单元参与主体由代表为主拓展为基层人大、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居民议事会成员、居民群众等全方位融入,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载体。2022年以来,以“代表微网回音格”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政策出台前征求代表意见机制,发改、交通、住建、教育等15个部门30余次下沉到代表联络站征求代表和群众意见;建立健全“一委两院”定期邀请代表视察和向代表通报工作机制,区法院在柴桥瑞岩代表联络站建立“共享法庭”,区检察院和戚家山工委探索建立了“代表+公益”双向互动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