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来自各行各业的省人大代表齐聚省人民大会堂,认真聆听省长王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诚意十足的报告里,包含了哪些和宁波有关的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事关宁波未来发展的信号?
跳出宁波看宁波,站在全省看宁波。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省政府工作报告,一起在奋进的鼓点中“找准”宁波的定位和坐标,“看见”宁波的贡献和担当。
2023年的浙江,大事要事喜事不断。
翻开省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关键词,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让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在这份干货十足的“成绩单”里,多处直接或间接提及宁波元素和宁波名片,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宁波这座城市每一步发展的重视和关怀。
还记得杭州亚运会美轮美奂的开闭幕式吗?还记得寓意着“薪火相传”的火炬接力吗?还记得令人心潮澎湃的精彩赛事吗?
报告在回顾总结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时,特意点出宁波等5个城市以主办姿态扛起协办责任,向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并向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的参与者致敬。
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过去一年间,浙江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
在这热火朝天、播种未来的宏大场景中,宁波这个“大个子”有“大担当”。建成投用的金甬铁路,加快推进的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开工建设的镇海绿色石化基地二期……报告里的这些“特写镜头”,是“宁波号”一步一个脚印的奋进身影。
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份额达15%!过去一年间,浙江统筹打好外经贸“稳拓调”组合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率先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
在这放眼世界、联结全球的恢宏画卷里,港通天下的宁波当仁不让。报告明确点出,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宁波舟山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超13.2亿吨、3530万标箱,增长4.9%和5.9%,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提升到全球第9位。
……
当“镜头”推近、聚焦、定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从报告的一个个“特写”里,窥见“甬”字号挺起的脊梁、“经济大市”的贡献。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低调务实的宁波,作为“浙江战队”中的重要一员,用实打实的业绩交出的答卷。
2024年的浙江,紧扣的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
报告系统提出了十个聚焦聚力的工作举措,谋得系统长远、落得精准有力,充分体现了省政府的争先锐气、实干导向和民生暖意。
在这张方向清晰、措施明确的“施工图”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很多和宁波相关的关键词——既有同向发力、并肩同行的一致同功,也有事关近千万宁波人的“光荣和梦想”。
在宁波,制造业是发展的“底盘”,也是决胜未来的“王牌”。正是有了坚实的“底盘底座”,宁波拉开了谋划未来产业的大幕。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除了宏观上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外,明确提出要“支持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为宁波的“未来梦”添上一把火。
在宁波,交通是事关城市发展的“硬核”实力,也是制约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宁波抓紧时间谋篇布局,努力提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报告中,提及“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重大集疏运工程、宁波枢纽、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提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时,明确要“力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以上”。
在宁波,向海图强是刻进基因里的精气神。蜿蜒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都为宁波的海洋经济提供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报告中,谈及“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专门提到要围绕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发挥甬舟海洋经济核心区引领功能,加快建设环杭州湾等现代产业带,推动海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在宁波,和经济实力相比,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能级,一些重点工作从谋划起就吸引了广泛关注。
报告中,不仅明确要唱好杭甬“双城记”,提升四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区能级,还特别提到要“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筹建工作”“办好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为宁波的“软实力”提升鼓与呼。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新的一年,让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彰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