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议意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 阅读:
  • 时间:2024-09-04 15:14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4年8月16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三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4年7月30日至3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着眼全球视野、对标先发城市、突出宁波特色,充分利用区位、港口、产业等优势,坚持以城市国际化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工作总体顺利。但同时指出,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仍存在开放竞争新优势尚需激发、国际化枢纽短板急需补齐、城市国际品质仍需改善、城市国际影响力亟需提升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加快研究推进。根据前期调研和会议审议情况,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聚力加强国际化战略统筹

    1. 加强和改进城市国际化工作统筹协同,发挥市级推进协调机构顶层谋划和牵头抓总职能,优化中长期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方向和推进路径,不断提升推进合力。

    2. 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系统分解国际化总体规划明确的相关任务,制定本领域的国际化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加大协同推进和督促落实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之间的部门联动,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实现推进效果最优化。

    3. 健全完善市区两级联动推进机制,针对各地资源禀赋,科学布局全市国际化发展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和统筹力度。区(县、市)要立足实际,健全完善国际化相应制度机制,切实提升整体推进水平。

    二、聚力增强国际化竞争优势

    4. 迭代实施“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护航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资源开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5.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成果交流,更深层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

    6.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两区”建设为主抓手,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三、聚力建强国际化开放通道

    7. 扎实推进宁波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主干航线、国际航线密度,大力拓展航点布局,有效扩大国际航线覆盖面,着力提升机场客运、货邮吞吐量。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业态,进一步推进空地、空铁联运,整合放大“临空+跨境+口岸”功能优势,打造全国重要国际货运机场和全球物流体系重要节点。

    8. 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海铁、海河等多式联运业务,加强海外物流设施布局,提升港航链接辐射力。完善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扶持,注重对国际知名港航服务企业和机构的招引,扩大“海上丝路”系列指数国际影响力。

    9. 着力改善我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高铁、甬舟高铁建设,深化沪甬跨海通道、甬金高铁、甬台温高铁前期,构建省域“1小时交通圈”。加快铁路枢纽设施建设,完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宁波枢纽与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的链接能力。

    四、聚力优化国际化人居环境

    10. 加强对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将国际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完善“港产城文”功能布局。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方案中,力求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效果。对标国际一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11. 因地制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生活配套体系,完善教育、医疗服务供给,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化街区(社区),完善和规范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加强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培育多元共融的国际交往氛围。

    12. 完善会展、赛事管理机制,加大行业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国际一流场馆设施建设,深化与国际赛会组织合作,探索联合办展办会办赛,提升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WTA宁波网球公开赛等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和链接力,争取永久落户一批高端会议展览、国际知名赛事、主场外交活动。

    五、聚力扩大国际化城市影响

    13. 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招引政策,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吸引集聚更多国际人才来甬交流、创业、发展。用足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高出入境服务便利度,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和旅游环境,增强国际游客吸引力。加强与宁波籍海内外人士联系,进一步加强主动服务、精准联络联谊,激发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扩大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间国际交流,建立健全友城合作平台化、项目化和常态化机制。

    14. 加大宁波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加强城市形象塑造总体谋划,挖掘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炼打造特色性、整合性、延展性强的城市形象统一标识,创作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传播精品、特色栏目和原创产品,持续放大宁波与世界各地交流合作的国际声量。

    15.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和城市国际形象推广机制,充分发挥好国际传播中心等平台作用,深化与海外媒体及中央、省级主流涉外媒体合作,丰富对外城市品牌形象展示渠道,提升宁波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