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议意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2023年度宁波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
  • 阅读:
  • 时间:2025-02-14 15:35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2023年度宁波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4年11月11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一次主任会议通过)


    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宁波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有效发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对资源的基础管理、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为进一步推动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以高水平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会议审议情况,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持续夯实资源资产管理基础

    1. 强化工作协同。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整合、数据统一,协同开展基础调查信息集成和专项调查深化递进工作,完善调查监测数据反馈调整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踪掌握自然资源变化情况。

    2. 厘清资产管理和行政监管的关系。准确把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与自然资源监管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特点,加快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加快形成边界清晰、权责明确、系统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3.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梳理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精准反映管理情况和管理成效。进一步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与问责机制。

    二、持续提升资源合理规划利用

    4. 优化空间规划体系。全面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和“一张图”管理要求,推动海洋空间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2070”工业集聚区,建立工业空间管控体系和产业空间布局指引,推动企业(项目)、要素资源向“2070”集聚。

    5. 创新资源供给方式。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完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机制,分类精准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入市范围、方式和程序及监管环节。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多元供应体系,积极探索适合宁波实际的综合创新型产业用地,创新土地用途混合开发机制。

    6.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深入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扩大竞争性出让。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环保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投入。实施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和海洋蓝碳市场化交易,推广“两山合作社”试点,激活山区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三、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7. 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要纵深推进“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坚持“水岸同治”“流域共治”,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强化小微水体治理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系统规划建设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入海排污口全面管控,加大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力度,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提升近岸海域水质。

    8. 强化执法和问题整改。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无证开采、违法围填海等行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信息共享制度,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林田长制等机制作用。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和“七张问题清单”问题整改,健全闭环整改、跟踪问效、举一反三机制,严防同类问题反复发生、异地再生。

    9.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要抢抓“两重”“两新”机遇,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政策支持,高质量谋划一批强基础、扩能力、利长远、促增长的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推动企业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耗能排放设备,更新使用先进设备、绿色装备、智能装备,畅通回收循环利用链条,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示范,推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