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副市长 徐 强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市文旅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服务供给不断加强,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诗与远方的画卷更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目前,全市有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38家、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3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均居计划单列市首位;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0家,总数全省第1,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全省排名第2,老外滩、南塘老街先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3年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全国仅有二家)。2024年成功携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打造“青少年美育之都”(全国唯一)。
一、基本情况
(一)坚持系统集成,深化改革创新。一是成立由市领导领衔、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文旅融合专班,建立高能级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形成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三是系统实施三个“1234”战略战术战斗方案。第一个“1234”谋定宁波文旅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立足加快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建设,锚定打造“中国卓越文旅城市”1个目标,梳理正面、负面2张清单,念好“谋、落、督”3字诀,实施“项目大攻坚”“指标大争先”“供给大改革”“全员大比武”4大行动。第二个“1234”谋定“供给大改革”战术打法。树立“破局出圈”1个目标,抓好“人才人力与安全安防”2大保障,打响“文化强国,宁波有戏”“海洋文明,宁波起源”“中国旅游,宁波开篇”3大品牌和“宁波,来了就欢喜”旅游形象口号,强化宣传、资源、活动、产业4轮驱动。第三个“1234”谋定四轮驱动战斗计划。创新宣传推广1大体系,实施资源存量提升、增量拓展2大行动,推出“宁波有戏”“宁波起源”“宁波开篇”3大主题活动,统筹实施政策研究、项目招推、主体培育、运行监测等产业领域4大行动。
(二)坚持资源整合,优化发展布局。一是全面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大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文化基因激活、史前文化和海洋文明探源三大工程。排摸宁波各类文化旅游资源6181个,明确宁波拥有除冰雪地以外的全部8大类25个亚类95个小类资源,优良级文旅资源单体达到1550个。发布《宁波文化基因解码丛书》。全市11个项目入选“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4个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二是深入实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山海统筹、城乡兼顾、重点引领、区域协调”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诗路文化带、三江文化长廊、千年府城复兴、翠屏山中央公园、北纬30°最美海岸带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三是立足宁波全市域,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串珠成链,谋划“一城二山三江四海”全域大景区体系,重点打造海曙文商旅融合示范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北仑港口工业旅游区、翠屏山中央公园、四明山山地度假旅游区、溪口佛教旅游区、宁海森林温泉度假区、环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等八大区块,培育都市游、乡村游、工业游、海洋游、名人游等十大游径。
(三)坚持活动牵引,扩大有效供给。一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整合1.1万个公共文化设施,累计建成13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4家“天一书房”和“一人一艺新空间”、71个旅游驿站。2024年1至10月开展“文艺赋美”演出9254场,送戏下乡6015场次、送书下乡115万册次、送展览讲座7827场次。“青年与海”旅游驿站入选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二是创新打造特色文旅活动。积极承办“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周“游在宁波”倒计时、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2024“全民美育”青少年综合展演展示等多项全国性重大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策划实施“十龙闹春”“跟着霞客游宁波”“来宁波,嗨一夏”“今秋·趣宁波”等主题活动超3000项;全新推出“天一夜读”短视频阅读品牌、“唱响星期天,欢聚在宁波”群众歌咏大赛,征集评选“宁波十景十线”“明州十景十线”,举办明星演唱会、海上音乐会、森林音乐季等万人规模大型音乐活动超40场。三是大力提升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水平。实现六类重点文旅场所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在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配套增设外币兑换服务点21个,新增外卡POS机532台,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00%、117.7%。
(四)坚持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全力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建立领导包干联系、研判调度等推进机制,形成“周沟通、月会商、季汇报、现场督办”工作闭环,文化地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宁波市少儿图书馆建成投用,天一阁南馆建设全面推进,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结顶,顺利实现弥勒博物馆挂牌、开展、运营。两年滚动推进在建实施类项目413个;2024年前3季度,11个“千项万亿”项目完成投资25.08亿元,完成率112.97%;25个“双百”项目完成投资67.5亿元,完成率108.7%。成功举办宁波文旅(上海)推介暨产业招商大会,文旅综合体建设、酒店商业开发、会奖旅游目的地共建等1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89.77亿元。引入华昌文旅一期落户海曙丁家湾,总投资50亿元。二是持续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推出首批文旅“爆款”培育名单14个,积极拓展iPN渔轮厂、应梦里等消费新空间,建成三江六岸夜经济示范带一期,完成三江口至东钱湖水上专用航线首期建设,推出“微短剧里看宁波”创作计划,涌现《宁波144小时》《河姆渡的骨哨声》等现象级作品。“天一阁虚拟现实文旅体验平台”被五部委认定为文旅领域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方特景区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三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制定出台全省首个“乡旅共富路”品牌打造行动。累计打造29个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区)、31个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10支星级乡村旅游运营团队,年吸引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30亿元。建成“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225家,吸纳剩余劳动力近万人,村集体年增收超4000万元。5家“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入选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坚持宣推并进,力争破局出圈。一是健全运作机制,加强与央媒、省媒、市媒等合作,构建包括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快手以及海外账号在内的新媒体矩阵,建立自媒体达人朋友圈,线上线下相结合,官媒自媒相配合,传统手段与创新技术相整合,协同开展内容创造与传播分发。二是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参加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第40届保加利亚HOLIDAY&SPA国际旅游展,赴法国、意大利、阿联酋、奥地利等多国举办“东方的起点”“你好!中国”等文旅专题推介会,赴上海、大连、广州、澳门等开展城市文旅推广,宁波交响乐团赴欧洲三国巡演。三是围绕“三文”品牌和“宁波,来了就欢喜”形象口号开展城市文旅宣传。组织召开“宁波,来了就欢喜”新闻发布会,推出“跟着演唱会游宁波”“跟着赛事游宁波”“跟着美食游宁波”“跟着微短剧游宁波”等系列主题宣传,制作全省首部AI文旅宣传片《宁波》,应邀参加央视“中国旅游日”直播节目、《巴黎会客厅》友城访谈节目,吸引观看达1亿人次以上。今年以来,央视播报宁波文旅各类活动超80次,文旅传播影响力稳居全省11地市第1,宁波入选携程口碑榜2024亚洲100热门目的地、2024暑期国内旅游前50热门目的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超级文旅IP,对外影响力偏小。宁波对外形象以工业城市、外贸城市为底色,缺少类似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西安兵马俑的超级文旅IP,城市客源地属性强于目的地属性。2023年,我市旅行社组织国内游客340.7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14.1万人次,组织出游人次是接待人次的近3倍,出市旅游人数多于来甬游客数量,说明宁波尚未成为广大游客心目中的必到“打卡”地。
(二)文旅深度融合有待加强,资源转化力偏低。宁波文旅资源丰富,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但文旅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旅游发展胜势。海丝文化、藏书文化、慈孝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以及王阳明、徐霞客、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等名人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转化利用,天一阁、宁波舟山港、雪窦山、河姆渡等优质文旅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不高、影响力不强。
(三)文旅业态更新仍显滞后,融合创新力偏弱。宁波文旅市场活动以及路线产品仍以传统的观光游、文化展览等居多,同类产品扎堆,具有互动性、体验性和前瞻性、引领性的融合创新产品业态不多,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难以获得独特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下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重大部署,按照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赓续甬城文脉 打造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的决定》的决策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积极建设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打造中国卓越文旅城市,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下一步,对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新跃升”,努力实现宁波文旅发展“六个大提升”:
(一)推动文旅产业竞争力大提升。一是研究制定“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二是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宁波文旅大脑”建设,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三是加大重点文旅企业培育,积极实施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重点文旅企业争创省级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文旅企业。
(二)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大提升。一是聚焦十大文化地标项目,积极推进天一阁南馆建设,深化河海博物馆选址研究和市文化馆新馆(市非遗馆)、音乐厅前期工作。二是继续实施“千项万亿”工程、“双百计划”,推动年度“千项万亿”工程和“双百计划”实现项目开工率100%、年度投资完成率100%。三是持续完善文旅设施服务,全面优化宁波博物馆展陈布局,完善弥勒博物馆基本展陈、区域功能改造,推进宁波市“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建设。
(三)推动文旅供给服务大提升。一是文商旅体展联动扩大优质供给,展演一批一流院团优秀剧目,打造一批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项目,支持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艺术节,争取引进或策划举办国内高端展会、大型行业展会。二是加快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北纬30°短片周、2025AI短片短剧大赛、第二届宁波市广播电视节目奖颁奖典礼,推动象山影视城建设国家级大视听类产业基地。三是深化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综合保险,用好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提升金融产品供给水平。
(四)推动文旅品牌品质大提升。一是深化城市文旅品牌建设,策划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加强沪甬、杭甬等区域交流,深化央媒、省媒、自媒合作,持续打响“三文”文旅品牌和“宁波,来了就欢喜”旅游形象口号。二是实施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一城二山三江四海”全域大景区体系建设,推进东钱湖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松兰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新增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一批都市休闲旅游新空间和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6个千万级核心大景区。三是培育文旅消费品牌,继续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开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行动,丰富“体育+文旅”“演艺+文旅”“影视+文旅”“科技+文旅”等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举办宁波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五)推动文旅富民大提升。一是高标准打造宁波“乡旅共富路”品牌,实施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打造13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和示范区,创建10家省级以上等级民宿。二是推动“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培育一批星级乡村旅游运营团队,推出一批慢行、康养、观光、教育等乡村休闲旅游富民线路,统筹推进景区景点、乡村民宿、农业休闲、非遗技艺、文化创意等5种类型共富工坊建设。三是创新乡村赋能新载体,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创新举办乡村旅游(民宿)主题季等活动。
(六)推动文旅国际化水平大提升。一是进一步开拓境外重点市场,启动入境旅游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巩固欧美游客市场,精准培育日韩市场为主的亚洲市场,拓展港澳台市场。二是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度,推进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创新研发实施上海/杭州入境、宁波过境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游、离境退税游等线路产品。推动签证服务、消费支付和语言环境更为优质便利。三是做大国际朋友圈,加强与境内外航空公合作,做大双向国际旅游客源,升级打造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东亚文化之都及宁波国际友城等国际文旅交流平台,办好“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纪念活动,借助活动和平台优势,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宁波声音,让宁波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