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我市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情况的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2-14 16:07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我市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投资促进局


    市人大常委会:

    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利用外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52.1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6517家,约占全省总数四分之一。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来主要工作成绩

    202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级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收缩。全市上下加压奋进,利用外资工作承压前进、整体向好。具体有以下4方面特点:

    (一)外资占比较快增长。2021年以来,全市年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从2021年的32.7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6.9亿美元,年均增速19.8%,高于杭州4%、嘉兴-0.5%的年均增速,占全国、全省比重分别从2021年的1.9%、17.4%提高到目前的3.2%、21.7%。

    (二)规模排名争先进位。2024年1-8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25.9亿美元,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8.6和4.5个百分点,规模居全省第2、增速第5,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位中逐年跃升,从2021年的第8位上升至目前的第3位,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从2021年的第1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8位。

    (三)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2020—2022年期间,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持续降低,2022年成立市级投资促进部门后,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和落地转化力度,2023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占比37.8%,较2021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实现5年来首次止跌回升。2024年1-8月,全市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比50.2%,高于去年同期23.4个百分点。

    (四)标志性项目加快落地。2021年以来,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围绕“高大上、链群配”的标准,着力招引标志性外资项目。截至目前,共招引落地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46个,英力士、默沙东、普洛斯、开市客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龙头企业在甬新增投资项目30个。

    二、2021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外资工作“一盘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市委主要领导的亲自谋划部署和推进下,挂牌成立市级投促部门、构建“1+10+N”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招商体系进一步理顺。二是优化工作机制。建立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定期会商制度,完善市区信息共享、项目共推、活动共办、难题共克的联动招商机制,《项目有序流转和利益共享操作办法》《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已成功流转落地项目21个,28个流转项目持续推进。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强化招商25条”“外资引进26条”等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有宁波标识度的外资招引新措施,形成了开放水平更高、支持目标更精准、配套扶持更有力、营商环境更优化的政策体系。

    (二)打好精准招引“组合拳”。一是强化精准谋划。围绕“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编制完成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12个领域51条细分赛道产业链招商图谱,为各区(县、市)、开发园区明确3-4条重点产业链,形成近千家目标企业清单。2021年以来,成功引进梅塞尔阳光半导体特气项目、雪佛龙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制造项目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67个。二是强化渠道拓展。推进“行政化+市场化”招商机制,实施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加强与戴德梁行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合作,充分发挥海内外“宁波帮”渠道和信息资源优势,持续强化与市委金融办等部门及通商、金投控等国资平台的合作,地平线高阶智能驾驶芯片、汇勤资本QFLP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招引落地。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持续打响“投资宁波”活动品牌,累计举办先进制造业(苏州)对接会、低空经济(深圳)对接会、未来产业(北京)对接会等活动30余场次,挖掘腾迈医疗等优质项目91个;牵头举办境外“宁波周”活动,依托进博会、浙洽会、港澳浙江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平台挖掘推进项目,共计在重大经贸活动中签约项目53个,合计总投资196.4亿美元。

    (三)当好助企服务“店小二”。一是推进政策直达快享。第一时间做好国家、省有关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宣讲,推进出台我市外资政策实施细则并及时推送到落户企业。2021年以来,外资奖补共惠及97个项目,撬动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二是强化全流程服务。加强招商项目专题协调与市“1245”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联动衔接,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洽谈推进中涉及的财政、用地、用能、环保等难点堵点问题,共开展项目专题协调活动450余次,IGAS新型冷媒、陆基三文鱼养殖二期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到资。三是优化外资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共召开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圆桌会活动22场次,通过常态化开展入企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为在甬外企协调解决重复检查、人才招引、出入境便利等问题187个,审核发放外国人来华邀请函14945人次,60家在甬外企通过增资扩产实现利用外资15.1亿美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吸引和利用外资面临严峻形势,自2023年3月起,全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连续18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且降幅呈持续扩大趋势。2023年,宁波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6.9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8%,高于全国平均39.5个百分点。受到去年高基数影响,今年我市利用外资也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完成全年50亿美元的任务目标有很大压力,与市委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经过调研分析,具体有以下3方面问题:

    (一)外资项目招引更加困难。受地缘政治冲突、国际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跨国企业明显收缩了海外投资计划,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我国自有该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出。同时,受逆全球化趋势影响,跨国企业产业链布局呈现明显的“友岸化”“近岸化”趋势,美国在甬投资规模从2020年的第2位下降到目前的第5位。绿色石化等利用外资重点行业受行业下行周期影响明显,石化行业年度利用外资从2020年的2.7亿美元下降至2023年1.1亿美元,年均降幅达到25.9%,2024年1-8月,石化行业利用外资仅1700万美元。

    (二)招引新要求还需适应。今年以来,根据中央部署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有关要求,招商工作重心逐步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优化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招商新模式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新办法还不会用、不善用,在项目研判和推进落地过程中,习惯算“眼前账”“经济账”,不善于算“长远账”“政治账”,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赛道的项目决策推进的效率还不够高。

    (三)协同招商合力还要加强。虽然全市“一盘棋”的外资招引体系已经初步构建,但面对政策变化、财政压力等影响,统筹协同、一体推进的合力还不够。全市外资招引区域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利用外资规模前三位的北仑、鄞州、前湾新区三地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58.1%持续提升到2023年的76.9%。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市级投资促进主管部门还缺乏发动各地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抓手。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和打算

    全市投促系统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外资精准招引,持续创新招引模式,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承压奋进、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加大稳资引资力度,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为宁波“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

    (一)加快完善“一盘棋”工作格局。一是积极落实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加快谋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域大招商、全力招大商”工作体系,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化实施“1+10+N”招商机制,大力推进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商引资,切实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市区联动,立足全市产业布局导向,完善市区信息共享、项目共推、活动共办、难题共克的联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各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谋项目、谈项目、落项目,项目推进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地难题亲自解决。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原则,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谋划、研判分析、应用场景、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开展项目协同招引。

    (二)扎实推进专业精准招商。一是加大外资项目谋划力度。聚焦高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361”万千亿级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更具风口属性的高质量产业研究,依托绿色石化、磁性材料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主动谋划一批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外资项目。二是加大目标企业跟踪研究力度。联动专业机构,全面跟踪世界500强、跨国行业龙头等重点目标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兼并重组、战略转移等趋势动态,准确判断企业投资的核心关切点,制订个性化招商方案,组织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招商和跟踪对接。三是强化要素资源精准配给。按照“2070”工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对符合产业布局导向的外资项目优先予以市级政策要素配套,统筹配置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所需的要素资源,确保土地、能源等资源高效配置。优化完善项目有序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化招商。

    (三)积极探索招引模式创新。一是拓展国际资本引进渠道。进一步发挥我市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优势,优化简化QFLP基金项目设立审批程序。抓住QFLP投资范围扩大契机,谋划引入“QFLP+S”基金,放宽以投资为主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使用范围,允许投资不良资产、地产、私募不动产基金等领域。二是拓展新的外资来源地。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招引力度,抢抓新加坡、沙特等国家持续加大对华投资的机遇期,建立投资促进工作渠道,积极对接中东主权机构,挖掘投资合作机会,加快形成新的外资增长极。三是充分发挥基金招商撬动作用。推动完善“母基金+国家大基金+区域基金+行业基金”基金谱系,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抓住宁波纳入国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契机,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四是加快拓展应用场景招商空间,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分领域、分主题、分批次征集发布本地企业能力清单、来甬投资机会清单,通过“供场景、给机会”积极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

    (四)合力推动项目落地转化。一是健全闭环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甬招商”数字化平台信息协同作用,迭代升级“三库两图”,加强与资规部门互通土地资源数据,系统整合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涉及的立项、规划、能评、环评、安评、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管理机制。二是强化一体推进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外资项目综合评估、项目审核、入库管理、协议拟定、财政激励、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提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资源统筹调配的能力和效率,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快速响应、快速研判、快速决策和快速落地工作体系。三是优化评价监测体系。与市发改委、市督考办等协同联动,对已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进行实时监测。科学评价招引项目的产业导向、政策支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地方可承载力等核心条款的匹配度和成长性,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支持在甬外资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制度,巩固外商在甬投资信心。二是持续强化外企服务保障。落实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重点外资企业挂联等增值化服务机制,深化与外资企业、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交流,及时了解并推动外资企业合理诉求闭环销号,增强外资企业的服务获得感。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优化外国人来甬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流程,加强国际化医疗、就学等方面的规划和国际化试点社区建设,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生活配套体系,提高外企人士来甬工作便利度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