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2-17 15:42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赵海滨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共15项37个子项,涉及“一老一小”、交通出行、人居环境、三农共富、基层医疗卫生及文体生活等民生领域,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和呼声,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截至12月3日,35个子项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有18个子项超额完成;尚有2个子项正抓紧推进实施,分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项目,任务完成率暂为95.22%和90.12%,预计于12月中旬实现100%。现将今年以来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抓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民生实事”一头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政府的为民初心,市政府强化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持续压实各级责任,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一是抓好工作推动。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多次就责任落实、实施进度、建设标准等作出批示指示,要求高质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办公厅第一时间对市“两会”票决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年度指标、牵头市领导、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以及各区(县、市)的具体任务数,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下达实施。各区(县、市)逐级分解至镇(街道)、村(社区),落实到每个最小建设单元,定时定点、定标定责,形成了逐级压紧责任、层层推动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出实招、抓实效,建立健全民生实事工作有效推进机制。例如,海曙区建立每月区长办公会议互通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存在困难和问题,形成常态化倒逼机制。慈溪市建立民生实事领导领办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认领多个项目,并定期通报项目进展,营造相互比拼氛围。象山县推行“一件实事、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抓实工作成效。市水利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民生实事工作专班,建立“局分管领导+处室专责+专班综合+专家服务”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涉水民生实事工程,及时发现问题、整改纠偏,力争实中求快、快中求好。三是强化工作协同。按照“早实施、早建成、早投用、早惠民”的要求,各牵头市领导多次就分管领域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并带队实地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堵点和难点。市级责任单位会同区(县、市),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上下对接、横向协调和跟踪调度,合力保障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扩面实施,突出重点抓普惠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领域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民生实事工作的鲜明导向。各地各部门在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点位广覆盖、群众受益面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民生实事项目普惠水平。例如,市能源局在“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项目上,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全年建成公共充电桩537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4%。目前,我市公(专)用充电桩车桩比达到0.81:1,已超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1:1车桩比目标,并领先于北京、上海、苏州等重点城市,核心城区充电半径缩短至0.49公里,为城市新能源化不断夯实应用基础。市科协在“60岁以上人群开展智能手机数字化综合科普”项目上,设置了330个培训网点,组建了千余人的科技志愿者“送教上门”,完成了老年人综合科普培训15.8万人次,完成率达158%,有效帮助老年人群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化便利、跟上数智化转型。市残联在“新增残疾人就业”项目上,积极打造“甬悦179”宁波特色助残就业服务品牌,辐射带动心智障碍残疾人就业,大力推进残疾人“共富工坊”建设,新增残疾人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10%,为补牢民生网底添砖加瓦。市文广旅游局在“文艺赋美演出活动4400场”项目上,通过联合艺术院校、文化馆(站)、“一人一艺”社会联盟成员、文艺社团等社会力量,招募文艺志愿者1.8万余名,走进公园、商圈、景区、社区,开展各类“小而美”演出1万余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提高标准,创新引领抓示范

    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是发挥民生实效、完善长效机制的关键基础。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民生实事过程中,尽力对照核验标准,逐条研究透、把握准,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宁波解法、宁波方案,力争每个项目经得住上级查验、对得起群众口碑。例如,市民政局结合养老机构新(改、扩)建项目,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海曙、镇海、鄞州、奉化四区列入全省改革试点,试点数量为全省最多,另有4家机构入选全省首批五星级养老机构,1家养老机构入选全省“品字标·浙江服务”首家五钻级养老机构。市公安局在对安全隐患突出路段进行交通安全设施综合改造提升中,通过“隔、封、亮、建、透”治理措施,带动全域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精细化提升,治理经验得到公安部交管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项目,以技术标准为牵引,制定了充电停车场所设计规范,搭建了运营云平台,健全了标准化的建设体系,有关经验在全省专项工作会议上作专门介绍。

    四、紧盯长效,强化督查抓闭环

    围绕“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24年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常态化跟踪督导方案》,扣紧压实条抓块统的责任链条。市督考办坚持减负增效、数字赋能,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常态化跟踪督办、“点穴式”精准督查,形成了全周期、全链条的工作闭环。一是注重源头管理。针对每个民生实事项目,要求责任单位牵头制订可督可考的建设标准和量化进度值,分阶段设置目标任务,形成“任务、点位、责任”三张清单,构建完善民生实事工作体系。二是加强过程监测。利用省民生实事地图,常态化开展关键量化指标的线上监测,及时发现进度滞后、异常项目,实时跟进督导。特别是针对群众急难愁盼和需要多部门协同的民生实事项目,加密在线监测频率,强化建设过程督导。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不同领域项目特点,每季度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赴各区(县、市)开展实地督查,采取“四不两直”、交叉抽查等方式,现场核验进度和标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督促立行立改,落实闭环管理。四是开展成效评价。突出质效并重导向,围绕“办得实、办得好、办得快”等多个维度,统筹考量项目建设质量、数量、进度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建设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纳入综合考核。

    下一步,市政府及有关责任部门还将对已建成投用的民生实事项目,组织开展明查暗访,逐地逐项、对标对表核验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高、效果好。对于一些群众关注度高、受益范围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各地各部门将适时通过各类媒体,多视角、多维度、多形式展示取得的成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传递民生温度、凝聚社会向心力。同时,认真研究“建、管、用”一体化机制,做好民生实事的“后半篇文章”,并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民生实事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明年工作中认真吸纳完善。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