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三农共富促进工程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项监督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4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项监督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组)对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三农共富促进工程完成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对完成情况作了专项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4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票决,将“三农共富促进工程”列为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具体内容为: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年累计投保5.65万余人,保障范围涵盖意外身故和残疾、意外医疗门诊、住院和特病门诊费用补充、住院护理津贴等。全市谋划推进绿色畜牧改造提升项目13个,对相关场点的污水处理、生产管理等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推广1.2万亩,创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熟化种养模式,打造稻渔品牌。三个子项目均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实施。
二、跟踪监督情况
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职责,切实推动三农共富促进工程顺利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戎雪海领衔负责该项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工作,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第一时间成立以主任委员郑桂春为组长、市人大代表农业农村专业小组为主体的专项监督组,对项目开展跟踪监督。
一是紧盯节点,精心制定方案。3月份,精心研究制定跟踪监督工作方案。建立与责任单位的信息互通和工作交流机制,听取部门汇报,并进行实地督查。先后3次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三农共富促进工程情况的汇报,赴海曙、镇海、余姚和宁海等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二是聚焦重点,定期督促进度。定期对接了解掌握三个子项目推进时间表,及时汇总各区(县、市)、相关开发园区三农共富促进工程进展情况,每季度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聚焦项目推进实施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清单化监督三农共富促进工程实施进度、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进一步掌握总体安排、责任落实、问题反馈和进展措施等有关情况。发挥市人大乡村振兴助力站等基层单元作用,深化“双下沉”活动,在余姚市黄家埠镇、慈溪市周巷镇等多个站点组织开展面对面调研,充分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是锚定难点,开展重点督办。9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戎雪海率专项监督组赴象山县开展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暨“市民监督周”活动,人大代表、市民群众等通过浙政钉、“代表通”、“宁波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参与活动。先后视察黄避岙乡高泥村、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项目,了解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等相关情况,并专题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及象山县关于三农共富促进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市人大代表象山中心组参与项目集中督办,较好地督促项目全面完成、落地见效。
三、项目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牵头责任部门高度重视三农共富促进工程行动实施,对标建设任务,多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全市所有任务均提前完成。主要成效如下:一是全市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任务5.65万人,共投保6万余人,年度任务完成率为106%。在理赔方面,共有2.68万人次获赔,理赔金额1098.47万元。二是全市共立项绿色畜牧改造提升项目13个,覆盖猪、牛、羊、禽等4个畜种,项目总投资0.92亿元,改造栏舍12.3万平方米、更新设施设备4930套。三是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推广任务1.2万亩,已完成1.3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根据调查,稻渔综合种养亩均综合增收可达800-2000元,其中稻—小龙虾、对虾等共养每亩增收约800元左右,稻—小青龙每亩增收约2000元左右,套养甲鱼、大闸蟹等经济品种每亩增收1000-2000元左右。部分种养殖户通过产业经营、品牌运作等方式提高大米价格,有的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米可达20元/公斤,农业增效明显。
聚焦农民群众关切问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三农共富促进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统筹。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担任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项目负责人,并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按照清单化的要求,细化梳理目标任务分解清单,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单位。将三农共富促进工程纳入市对区(县、市)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定期听取民生实事工程汇报,局办公室牵头协调,定期跟踪调度推进情况,同时深入宣传民生实事政策及实施成果,不断提高群众对项目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
二是一线跟踪督导抓进度。坚持超前谋划、快速启动、专班推进,强化进展情况调度,靠前服务、靠前协调、靠前督导,督促属地做好项目跟踪,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项目迅速推进。深入基层调研了解项目建设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帮助项目建设主体做好抵押贷款融资需求协调、贷款资金贴息申报等政策服务,做好纾困解难和指导帮助。
三是落实政策支持抓投入。积极对接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了针对性强的具体补助实施方案,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3个项目财政投入资金6900余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4680余万元。低收入农户保险着眼普惠精准,保费按每人380元标准测算,预计投入2100万元,其中市级资金补助850万元。畜牧业提升改造示范和稻渔共生推广,采取资金奖补的形式,13家畜牧养殖场的奖补额度为投资额的30%,实际完成投资9259万元,其中市级补助2754万元。稻渔共生种养殖市级奖补总金额880余万元,同时各区(县、市)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县级财政补助1000余万元,市县奖补合在一起北仑区最高达到3000元/亩。
四是紧盯关键环节抓质效。细化项目实施方案,严把“实施关”,抓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督促各地对项目加强质量管理,落实项目主体责任,督促项目实施主体严格按照立项设计方案进行规范施工。严格项目建设标准,严把“验收关”,联合第三方机构,紧扣评价标准,组织现场验收,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群众访谈、复核评分等多种方法对验收对象进行验收评分,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三农共富促进工程顺利完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民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三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稻田养殖还处于传统养殖和现代稻渔综合种养并存阶段,技术创新不足,增收效果不明显;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不高;体系不够完善,品牌效应不够,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二是绿色畜牧改造提升项目中对智能喂养、智能除菌等设备较为重视,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并改进,尤其是全环节数据库建立、共享等方面投入不足。畜牧业提升改造项目对建成投用后的管理、运营、维护,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用方面也有薄弱环节。三是对低收入农户保险还需提高群众知晓度,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和享受政策。
对此,专项监督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奏好为民服务“主题曲”。要充分认识民生实事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的生动实践。要时刻牢记民生实事工程不仅是对人民的庄重承诺,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途径。强化综合保险兜底保障,弱有所扶普惠共享;狠抓畜禽养殖改造升级,生态保护生产提能齐头并进;聚力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稳粮保供赋能促富成效明显。
二是下好系统推进“一盘棋”。要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工作,齐心协力推动三农共富促进工程落地落实和持续巩固发展,跟进运营维护,切实发挥民生实事工程综合社会效应。强化反馈意识,协商解决存在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做到实施前谋深谋细,落地后可感可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谱好提质增效“新篇章”。低收入农户保险已经连续实施5年,对困难家庭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要继续保持与有关部门、保险机构的密切合作,高质高效做好理赔等细节。畜牧业提升改造项目要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关注建成投用后的管理、运营、维护,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用。稻渔共生示范推广项目要认真总结3种养殖模式的特点,制定指导方案,加大推广力度,把稻渔综合种养打造成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可复制推广的富民强农标杆项目,并进一步做好示范引领。要加大对民生实事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政策,提高社会覆盖面和群众知晓度。
五、项目评估意见
专项监督组对该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结果为:满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