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养老“暖心”服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2-17 17:00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养老“暖心”服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项监督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4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项监督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组)对2024年养老“暖心”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对完成情况作了专项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4年1月,经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通过,将养老“暖心”服务列入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提升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由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目标任务为: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0家、其中竣工10家,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老年共享餐厅40家,完成100家养老机构食堂“五常法”类食品安全先进现场管理方法导入和智能“阳光厨房”建设。

    二、跟踪监督情况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养老“暖心”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的督办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印黎晴牵头领导,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具体督办。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围绕项目重点,紧密衔接。建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印黎晴牵头督办,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任组长、社会建设委委员和代表专业小组成员为组员的专项监督组。及时与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对接工作,查阅相关场所布局规划、建设指引和资金保障文件,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进度安排。二是抓牢关键环节,动态跟踪。会同市人大代表鄞州中心组协同制定单体监督方案,定期听取项目进展书面情况,适时实地走访项目现场。7月上旬,专项监督组实地视察雅戈尔老年乐园改扩建情况,视察钟公庙街道稻状元共享食堂建设运营情况。9月上旬,组织部分社会建设委委员和代表专业小组成员走访当地养老“暖心”服务实施情况。三是注重意见收集,闭环监督。结合社会建设领域“8+4”经济政策监测监督,下沉代表联络站广泛听取代表、群众意见建议。依托“浙里甬人大”数字化平台收集民情民意线索。着力即查即改,每次监督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集中的意见第一时间汇总转交给相关部门研究处理。11月中旬,专项监督组与项目牵头责任部门对接,梳理分析项目完成情况。

    三、实施进展情况

    截至11月30日,年初确定的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0家、其中竣工10家,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老年共享餐厅40家,完成100家养老机构食堂“五常法”类食品安全先进现场管理方法导入和智能“阳光厨房”建设的目标,均已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以来,实施主体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悉心编制方案,细化工作督导。相关部门将项目有关工作作为其年度重点工作,分解任务目标。市民政局推动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贯彻执行情况首次纳入全市性督查检查事项,并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督查检查任务清单和指标清单,压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按照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清单指标化和节点时间化要求,定期跟进各地建设进度,把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全市各辖区召开建设培训会、分类指导、突出问题整治等措施,细化责任落实,量化工作目标,全面推进食堂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二)紧抓改造提升,强化设施建设。市民政局严格落实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点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2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培树一批公办养老机构行业龙头,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强化服务示范、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等功能,全省公布首批五星级养老机构我市入选4个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市市场监管局依托食安“四色码”智治系统,实现智能化台账、智能化预警、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模式,建立四色风险指数体系,试点开展风险排摸和问题推送闭环管理,持续提高“阳光厨房”在养老助供餐领域覆盖面。

    (三)完善设施布局,优化助餐服务。市民政局通过建设“食堂+助餐点”,加快布点密网,完成建设标准化老年食堂60家、老年共享餐厅40家和助餐服务点372个,老年助餐服务能力村社覆盖率达99.9%,推动将老年助餐“民生菜单”变成老年人“幸福清单”。落实资金补助政策,镇乡(街道)新建并达到标准化的老年食堂,根据实际投入情况给予每个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村(社区)助餐点给予每个2万元的建设补助。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厨房开展“拉网式”摸排,一对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对资质管理、布局设计、设施设备、人员培训等进行“一对一”服务,推进养老机构食堂“五常法”类和色标等现场管理方法导入,提升食堂建设规范化水平。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养老“暖心”服务实施以来,项目推进得力,总体情况良好。但我市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个人、家庭、社会养老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长期性、系统性的服务举措。专项监督组认为,以下两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仍然存在冷热不均,农村普惠型养老机构仍需转型升级,一些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站点运营的可持续性亟待提高。二是农村敬老院对失能失智群体的照护能力还有待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素质还需提高。三是各县的镇乡养老机构食堂设备老旧、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仍然普遍,改造提升需要当地政府资金支持。为此,专项监督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持续做专做强养老机构阵地。突出稳总量、优结构、提功能、上水平,推进全覆盖、成体系、均衡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供给足、功能强、动力活的专业养老阵地。按照全市每万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保持在300张以上的要求,继续推进养老机构新建与改造。推进养老机构“医康养护”立体发展,保持养老机构内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100%,不断扩大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占比。丰富服务内容,推动乡镇敬老院从单一“兜底”功能向“兜底+普惠”转型。

    (二)做实做优老年助餐服务。完善全市老年助餐服务“一张图”,打造“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构建多元参与、全龄共享服务模式,扩大老年助餐“朋友圈”。引入更多资质优、信誉好的餐饮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和优质餐饮机构力量,推动“老年食堂”向“全龄食堂”转型,推动老年食堂损益平衡、长效运营。强化助餐机构监管,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五、项目评估意见

    专项监督组对该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结果为:满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