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妇女儿童关爱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5-02-17 17:02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妇女儿童关爱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项监督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4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项监督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组)对2024年妇女儿童关爱计划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对完成情况作了专项评估。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4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票决,将“妇女儿童关爱计划”列为2024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以下三个子项目组成:一是婴幼儿托位扩容建设,目标任务是全市新增婴幼儿托位1500个,其中社区嵌入式、单位自建型托位800个;二是全市七年级女生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目标任务是全市在校七年级女生自愿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HPV疫苗接种任务数1.18万(年初指定接种任务数)完成率100%;三是妇女儿童驿站建设,目标任务是利用社区(村)现有空间,建设(提升)162家妇女儿童驿站,整合延伸教育培训、权益保障、创业帮扶、公益关爱、儿童服务、婚恋交友等服务。

    二、跟踪监督情况

    为切实推动妇女儿童关爱计划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在牵头督办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军带领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跟踪监督,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专班化推进。根据《实施方案》,成立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任组长、社会建设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社会建设专业小组成员为组员的专项监督组。制定跟踪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目标、监督责任和监督重点,有力推进监督工作。加强工作融合,将跟踪监督有机融入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条例”相关审议意见督办、《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等年度工作。建立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等责任单位信息实时互通和工作交流机制,推动相关单位制定“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序推进。

    二是精准性督办。定期了解掌握项目推进时间和完成进度,开展季度分析、阶段性评估。3月,第一时间沟通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总体安排、资金保障、启动推进等情况。6月,赴海曙、鄞州等区(县、市)开展现场视察,详细了解项目推进进度。9月,结合民生实事项目“市民监督周”活动,面对面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研究和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0月中旬以来,与市卫生健康委多次对接,逐项排摸各区(县、市)相关项目进度,实行HPV疫苗接种进度日报,会同各地人大常委会共同发力,强有力督促加快项目实施。

    三是联动式监督。积极开展“双下沉、四提升”活动,充分利用“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平台,发挥好市县两级代表专业小组作用和咨询专家作用,持续收集意见建议,强化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市人大代表江北中心组积极参与妇女儿童关爱计划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将其列入年度代表活动计划和人大代表督事议题,与专项监督组一道,联动推进实地视察、调研走访等工作。

    三、实施进展情况

    2024年以来,市政府及牵头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关爱计划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对标项目任务,多举措推动项目落地。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一)婴幼儿托位扩容建设

    截至12月4日,完成新增托位2279个,完成率为152%,其中社区嵌入式、单位自建型托位929个,完成率为11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总工会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项目实施基础。制定全省标准最高的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助标准,引导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梳理各区(县、市)现有托育机构点位分布及需求,深挖资源潜力,合理布局新增托位。鼓励学位空闲较多的幼儿园整体转型为托育机构,提升托位数量。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带动。以2024年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为契机,在宁波日报、甬派等市级主流媒体对我市托育服务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对措施实、质量高、成效好的托育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点位进行大力宣传,努力提高群众对托育服务认可度,营造托育友好社会环境。开展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评选,有力提升用人单位办托信心。

    三是强化服务质量提升。依托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网络,建设市、县两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医育结合。编写《托育机构婴幼儿照护操作指导(2-3岁)》。深入实施中国计生协托育服务社会监督示范项目。开展宁波市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市级师资培训,举办宁波市首届托育机构医育融合技能大赛,承办首届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等,持续推进“一小”照护人员服务水平。

    (二)全市七年级女生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

    5月中旬省发布群体性预防接种二价HPV疫苗采购招标结果后,经疫苗采购合同签订、疫苗配送等流程,6月中旬完成全市七年级女生国产二价HPV疫苗第1剂次免费接种共13615人,完成率为114.91%。因第1剂次接种和第2剂次接种需间隔6个月以上,截至12月4日,已接种第2剂次共10929人,完成率为92.4%,现正全力推进中,有望在12月20日之前完成全年接种目标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周密部署推动。制定并印发《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清单》《2024年全市在校七年级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等,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厘清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进度和保障。召开工作推进会,市级层面就疫苗管理和接种实施进行工作布置和安排。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加强工作对接沟通,完成经费预算、下达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在校七年级女生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意愿调查,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女生“愿种尽种”。

    二是健康教育助力。全面实施宫颈癌健康科普素养提升行动。依托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和市健康传播中心,打造《街头巷尾话健康》等科普宣传品牌,开展“甬有健康 母女同行”“师生同心”专属HPV疫苗接种系列活动,编印、制作预防宫颈癌科普读本和系列科普短视频,放大健康科普“好声音”。市县两级疾控中心通过传统和新媒体宣传、健康讲座、推介会等形式积极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引导家长理性选择二价疫苗。市教育局将HPV疫苗接种活动融入健康课程教学,通过班团队课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市卫生健康委赴台州,围绕宣传发动、人员培训、接种摸底、规范组织、安全接种和舆情处置等方面学习考察HPV疫苗接种工作。举办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培训,区分组织管理、预防接种实施、不良反应处置、信息登记和报告、疫苗管理等不同岗位开展相应培训。提供疫苗接种分时预约服务,以区(县、市)为单位至少有一家接种门诊提供周末接种服务。部分地区在学校设置临时接种点,为学生群体提供便捷、安全和规范的接种服务。

    (三)妇女儿童驿站建设

    截至12月4日,全市新建182家妇女儿童驿站,完成全年建设目标的112.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妇联牵头,各相关区(县、市)妇联、开发园区妇工委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强统筹。市妇联根据《宁波市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宁波市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四化”建设工作要点》,制发《关于做好2024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建设工作的通知》,落实分解各地建设任务,明确建设数量、建设标准等。市妇联班子成员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直插一线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和面对面指导,带动各区(县、市)妇联有序推进、持续深化妇女儿童驿站建设工作。

    二是注重任务驱动强实效。对照妇女儿童驿站“5+X”功能和“六有”建站标准,着眼驿站建设“目标定量化、架构体系化、推进标准化、评估科学化”要求,结合线下实地抽查和线上系统审查,实现妇女儿童驿站建设常态化推进、正规化实施、特色化打造。市妇联根据《宁波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妇女儿童驿站实施细则(试行)》,举办2024年宁波市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月暨“家教润心·成长同行”家庭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开办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讲座辅导,有效提升妇女儿童驿站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三是注重资源筹措强支撑。市妇联、市财政局加强协商对接,着眼民生实事项目经费需求,落实370万元年度妇女儿童驿站建设补助资金用于经费补贴支持。发挥市、县两级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等线下服务进驿站活动。将婚恋交友服务引入各地妇女儿童驿站。发动宁波市亲子阅读联盟成员依托妇女儿童驿站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服务周边家庭。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在各地各单位共同努力下,2024年妇女儿童关爱计划民生实事项目部分子项目已提前超额完成,但在校七年级女生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亟需加快推进,以确保如期实现年度目标。同时,专项监督组认为,我市妇女儿童关爱工作距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均有待提升,多样化、多层次的妇女儿童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对此,专项监督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压实责任、优化服务,确保实现目标任务。加强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的协作配合,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接种流程,全力推进并尽早完成项目。根据学生人群特点,扩大接种门诊数量,推行分时段预约接种,为学生提供便捷、优质、贴心接种服务。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目标人群的接种主动性,防止脱漏种,提高全程接种率。

    (二)多元共建、均衡供给,切实满足妇儿需求。加快构建普惠优先、多元参与、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托育服务体系。顺应人口出生新形势,进一步深挖资源潜力,合理配置、优化整合托位资源。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打造多元化托育机构,丰富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以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妇女儿童驿站供给。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主阵地,协调共享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假日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全面推进妇女儿童驿站提升和建设。

    (三)科学管理、拓宽服务,充分发挥项目质效。注重绩效管理,强化建后投用,提升项目利用率,增强服务供给实效。注重规范运行,推进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优化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和妇女儿童驿站建设、运行、使用和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按照规定配置托育机构保健师、保育员和营养师,加大对相关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托育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着眼妇女儿童驿站的服务集成和功能枢纽定位,努力实现妇女儿童驿站多部门服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丰富服务内容,充分挖掘妇女儿童驿站功能和内涵,围绕教育培训、维权调解、创业帮扶、公益活动、儿童服务等服务功能,整合专业资源,常态化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争取更多省市级线下课程、服务和活动等优质资源下沉进站;支持各级妇女儿童驿站利用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阵地建设网上“驿站”。

    (四)实践创新、固化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依托妇幼保健机构深化医育结合,加大托育服务相关标准规范的宣贯实施,不断推进托育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鼓励女律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家事调解员等“四师一员”投身妇儿事业,探索形成“妇女儿童驿站+社会组织+资源伙伴”运行模式。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把服务好妇女儿童作为工作着眼点和落脚点,注重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完善托育机构和妇女儿童驿站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政策制度,提高托育机构和妇女儿童驿站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五、项目评估意见

    专项监督组对该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结果为:满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