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市住建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0-11-03 16:11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市住建局局长  陈寿旦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广大人大代表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多层住宅电梯加装、住宅全装修等多个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好代表建议内容的落地落实工作,助力我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现将今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事关发展和民生,涉及范围广、热点难点多,市人大和广大代表高度关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我局承办代表建议共92件,其中主办46件(包括闭会建议1件)、协办46件。代表建议主办件办理中,局领导面商率95.7%,代表对主办件办理总体满意率100%。

    46件主办件中,A类16件(所提建议被采纳,有关问题已解决)、占比34.8%,B类29件(所提建议被采纳,有关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占比63%,C类1件(所提建议因条件所限近期尚不能解决)、占比2.2%。根据市人大办理条例规定,我局对叶敏代表提出的《关于强化前期物业监管的建议》(35号建议)、《关于规范业主委员会运行机制的建议》(36号建议)进行了二次办理,叶敏代表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办理机制。我局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年度重要事项抓实抓好。第一时间传达市委市政府办理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及时分解下达承办任务,明确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办公室协调督办、承办处室具体落实”的办理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定的通知》,落实办理时限,除重点类建议外,均在协办件1个月内、主办件3个月内按时办结。办理期间,局办公室定期通报办理工作进度,通过个别督促与挂号销号相结合,确保办理工作及时高效。强化答复意见审核把关流程,协办件答复稿拟定后,报业务分管领导审定;主办件答复意见经业务分管领导审核,报局主要领导审定;主办答复定稿前,主办处室主动征求代表意见,进一步完善答复意见。认真做好代表建议答复意见公开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及《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有序推进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公开工作的意见》,加强审核把关,在充分征求各主办处室意见的基础上,对代表建议答复意见进行了及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二)加强沟通,开门办件讲好住建故事。我局把代表建议办理提升为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的载体、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桥梁、宣传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途径。借助人大常委会督查调研、人大代表“代表活动月”等,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交流。通过登门拜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向代表征求办理工作意见、反馈承诺事项的落实进展情况。邀请代表共同参与工作交流、政策研讨和民主决策,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通过局领导面商、代表视察、座谈交流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努力营造沟通信任、支持配合的关系,提升办理满意度。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完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思路的重要方式,对部分代表提出的事关我局长远发展的建议,通过与年度工作调研相结合,开展细化研究。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办理工作。根据市人大《关于印发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重点类”督办代表建议的通知》要求,我局主办的《关于解决老小区物管企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的建议》(第70号建议)、《关于推进老楼加装电梯让老人共享生活便捷的建议》(第162号建议)、《关于规范居民小区电梯广告管理的建议》(第478号建议)等3个代表建议被定为“重点类”督办建议。“重点类”是今年市人大创新督办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局对此高度重视。主办处室按照市人大“重点类”建议办理的具体要求和流程,着手研究制定办理工作方案,积极协调相关办理部门,牵头做好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效果。通过“重点类”建议的办理,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推动了其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工作成效

    (一)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卢明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环城南路延伸段的建议》(第23号建议)。环城南路东延是宁波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核心区与北仑区的一条重要快速通道。我局于2017年7月启动环城南路东延快速路建设方案设计征集工作,并完成方案整合深化及规划方案研究,正结合南北大道方案研究和建设时序,进一步深化互通节点方案比选,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针对张丽丽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片区城市主干路网改善城西片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第98号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该区域内部及与周边片区的交通联系。在开展的《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中,将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一个重点区域开展专项研究,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针对胡增辉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与轨道交通工程周边配套道路建设的建议》(第178号建议)。我局开展了《宁波市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梳理》,针对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涉及的有关轨道沿线城市道路及站点周边横向相交道路进行系统梳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梳理了一批需要新改建、综合整治的城市道路项目,并与轨道交通集团对接,按照“五结合四同步”原则合理安排城市道路项目建设时序,提前谋划前期工作。针对何国平代表提出的《关于改建世纪大道(百丈路—通途路段)的建议》(第453号建议)。结合世纪大道快速路建设时序,于今年10月份启动对世纪大道(百丈东路至通途路段)综合整治,对局部路口进行渠化拓宽改造以缓解现状交通拥堵,计划今年12月底完工。针对罗进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徐戎隧道建设的建议》(第561号建议),我局已向市政府专题汇报了通道建设相关事宜,考虑庄桥机场未搬迁,为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结合文创港规划建设,另一方面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基本明确徐戎路过江通道工程一期结合文创港建设先行启动甬江以北道路,二期建设甬江以南,分期实施,同步推进。

    (二)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方面。针对王纪跃、吴杰代表分别提出《关于推动宁波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建议》(第65号建议)、《关于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满意度的建议》(第367号建议)。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城市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2017年12月我市成功入选住建部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试点城市,2019年9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两年多来,改造政策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推动、多元共建、建管并举”的老旧小区改造“宁波模式”,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实现了从“政府包办”向“共同缔造”、从“点上修整”向“综合更新”、从“单纯改造”向“长效善治”的思路性转变。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计划改造115个小区,建筑面积834万平方米。截至9月底,已有9个小区、建筑面积88.06万平方米完成改造,110个小区、建筑面积765.62万平方米正在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

    (三)关于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针对崔蓉英、庄开刚代表分别提出的《关于推进老楼加装电梯让老人共享生活便捷的建议》(第162号建议)、《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第322号建议),2020年全市计划完成100部电梯加装任务。截至9月底,累计新增通过审批电梯加装项目57部,完成率57%。下步,我局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开展跟踪督查,加速推进加装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加装电梯目标任务。

    (四)关于全装修住宅工作。针对黄佩佩代表提出《关于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行业规范发展的建议》(第431号建议),自全装修住宅政策实施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全装修设计质量、施工质量、销售行为等方面的管控,落实购房人监督机制,推动建设单位信用体系构建,完善全装修住宅投诉处理,积极探索部门联动监管,针对全装修住宅的房产销售、合同管理、工程和设计质量监管、保修服务等房产开发相关环节陆续出台了17项针对性较强的制度措施,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推动我市住宅全装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监督指导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我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理工作与广大人民代表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如:日常工作遇到困难问题时,主动联系代表征求意见的意识还不够强;在把代表建议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方面还要进一步下功夫;在个别主办件的针对性研究方面不够深入,答复意见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市级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够清晰的建议办理,协调性和联动程度存在不足。此外,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物业小区管理问题,在今年我局主办的代表建议中,这方面的承办件占比较高。从客观上分析,物业管理问题反映基层治理问题,物业管理的很多问题涉及社会基层治理和其他部门职能“进小区”问题,我们呼吁有关部门一起联动推进、合力破解,真正推动物业管理这一社区基层治理难题之一的解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办理制度机制,着力提升建议议案办理质量和效率。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坚持高站位,深化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议承办工作。二是增强办理实效。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代表建议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完善办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反馈跟踪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理工作水平。三是增进沟通联系。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和工作交流,主动接受广大代表和社会监督,确保办理工作公开透明及时高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