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有关情况的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3-11-10 14:25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文件


    关于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有关情况的报告

    市国资委


    市人大常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高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总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深化国企改革 助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23年6月8日上午,市委召开第61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实施意见》和有关人事方案,当日下午即召开市属国企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6月16日,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动员部署会暨举行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授牌仪式,正式拉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会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我委也向省国资委作了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的规定,现将此次改革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总体考虑

    近年来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标新时代国资国企的战略定位、对标宁波打造“一流城市”的目标追求,存在整体能级亟待提升、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经营能力亟待增强、企业治理亟待升级、发展生态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此次改革坚持大局导向、战略导向、问题导向,以“四个突出”为原则进行改革顶层设计。

    一是突出立根固本。坚定贯彻“两个一以贯之”,一体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着力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推动国资国企布局向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巩固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锻强服务“国之大者”的硬核力量。

    二是突出守正创新。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思路,推动国资国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更加凸显市场属性,加快实现国企发展理念更新、机制革新、功能焕新、业态塑新。

    三是突出扶优育强。把国企纳入“大优强”企业培育体系,以价值创造为引领,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为基础,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为路径,推动国企量质并进、能级跃升。

    四是突出整体系统。坚持破立并举、远近结合、全域一体,既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系化构建国企发展格局,又注重开放性、动态性、连续性,还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围绕推进中东欧合作、数据交易、城乡安全运行等重点,持续完善国企功能、优化国资布局,提升国资国企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改革总体要求

    这一轮国企改革总的思路是:围绕提高企业核心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加快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努力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总体目标是:到2026年底,国资规模实力更加强劲,国资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履行使命担当更加有力,国资监管体系更加科学,市场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具体目标是:“实现‘一突破、双跨越、三提升’”。“一突破”,即实现国有企业中国500强企业“零”的突破,力争2家进入中国500强。“双跨越”,即实现国有企业“规模、效益”双跨越。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跃升至50000亿元、突破6000亿元、超过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位居全省前列,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超过20000亿元、4000亿元、400亿元。“三提升”,即实现“国有资本运作能力、基金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20家,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力争达到50%;市属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涵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1+N基金群”;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基地)10个以上。

    三、改革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紧扣服务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产业升级和服务民生保障需要,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重大功能片区开发、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和能源资源绿色发展”等6大重点领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形成6大重点领域工作任务清单。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以推进企业优化重组为重点、以分类分层改革为牵引、以科学监管为基础,遵循统筹推进、合作开放、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围绕企业重组优化、协同强化、体制活化、监管深化4个方面,部署开展10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在企业重组优化方面,按照“全市域资源统筹、全产业链布局、全方位资本运作”的思路,构建“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家产业集团公司+1家资源要素保障平台”的企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在协同强化方面,部署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推动市、区两级一体化联动2项改革任务。三是在机制活化方面,部署加快“三资三化”进程、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干部选任和人才发展机制、深化薪酬考评体系5项改革任务。四是在监管深化方面,部署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强化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2项改革任务。

    (三)进一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市委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作为国企改革重要内容一体研究、同步推进。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考虑。首次以区(县、市)换届思维整体谋划国企人事安排,在全市域比选干部,打破以往路径依赖,扩大交流范围。二是坚持分类适配、一企一案。围绕企业功能定位、主责主业,分类分析研判,逐个班子推演选配。三是坚持优化结构、增强功能。合理搭配梯次,注重老中青结合,企业班子平均年龄较调整前下降3.2岁,年轻干部(45周岁以下)占比提高到30.8%,配备80后的班子占比提高到81.8%,首次配备80后总经理,经营班子中专业化干部占81.6%。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走好“三大先行路径”、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坚持“政治引领、发展为要、项目为王、业绩为重、安全为基”,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一)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紧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各市属国企具体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实施意见》各项举措早落地、见实效,确保两个月内基本完成相关重组整合工作。

    (二)抓紧抓实国企党建工作。迭代升级“锋领国企”工程,优化统一归口、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更好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胜势。

    (三)整体优化企业发展生态。动态完善国有企业发展的监管监督体系、综合考核体系,形成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坚持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充分释放改革发展效能。发挥国资国企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在稳定经济增长、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推动共富示范先行等中心工作上打头阵、挑大梁,以服务发展大局的成效彰显国资国企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