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文件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督办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选举工委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报告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情况。
一、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出代表建议569件,其中,社会事业类158件,占27.77%;城建环保类105件,占18.45%;工业交通类99件,占17.40%;综合类62件,占10.90%;财政商贸类61件,占10.72%;农业农村类59件,占10.37%;政治法律类25件,占4.39%(附件)。569件代表建议共涉及99个办理单位和部门,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代表建议有553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97.19%。其中,党群系统主办29件,政府系统主办534件,市中级法院主办4件,市检察院主办2件。
截至目前,569件代表建议均已按规定全部办理完成并反馈。初次办理结束后,有9件建议代表反馈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经二次办理后,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396件,解决率达69.60%。此外,闭会期间,代表提出建议15件,有11件已办结。办理结果分以下三种情况:
(一)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396件,占69.60%。这些代表建议提出质量较高且客观条件相对成熟,各办理单位在办理工作中狠抓落实,成效明显。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浙里办”推广工作的建议,“浙里办”宁波频道实名注册用户数达到969.2万人,其中个人用户注册数807.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85.7%,法人用户数162万人。已上架应用服务120个,其中市本级46个,区(县、市)74个。又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宁波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我市5G网络基本实现了市区和县城5G信号连续覆盖,重点乡镇和交通干线的有效覆盖,全市农村和城市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均已达到千兆水平,有效地打通了农村偏远地区5G网络“最后一公里”。2022年底累计将建成5G基站超2.2万个,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及重点行政村5G信号覆盖。
(二)代表建议所提问题部分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166件,占29.17%。这些代表建议涉及多个部门,情况相对复杂,解决起来存在一定的政策难题和现实困难。各办理单位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这些建议逐步解决。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宁波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议,市住建局设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处,并成立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于202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地下管线、地下城镇污水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地下废弃工程普查,建立宁波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库。市大数据局持续开展数据共享开放“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地下设施和地下管线数据采集、数据动态更新系统化,推进地理空间类专题数据库建设,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应用协同。
(三)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因受客观条件所限暂时难以解决或留作参考的7件,占1.23%。这些代表建议涉及的问题大多受国家政策或客观条件限制无法突破,解决时机不成熟。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宁波部分高速路段取消对浙B牌照车辆收费的建议,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高速公路变更收费范围,实施通行减免等政策,需要经过发改、财政、公安、交通和业主单位等多部门(单位)综合考量、评估论证,职能部门研究通过后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内由市政府决策并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复后方可实施。为此,市交通局向代表作了解释说明并得到代表的理解。
二、代表建议督办的主要做法
代表建议来自基层,源于实践,是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载体。市人大常委会把督促办好代表建议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督办机制,改进督办方式,提升办理实效,持续推动建议反映问题的解决,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用心督办出实招,督办合力持续提升。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专门发文进行部署。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市政府领导分别听取分管部门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汇报,尤其是在办理“重点类”建议中,市政府领导亲自指导、调研、协调、面商,推动建议反映问题的有效解决。市督考办多次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就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督查等各环节进行沟通对接,共同协商推进代表建议办理。二是办理单位认真履职。各主办单位和部门都成立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办理单位“一把手”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局务会议等形式集体研究办理方案和答复意见,推动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各办理单位还将与代表沟通作为建议办理工作的硬杠,通过调研、走访、座谈或者短信、电话、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把沟通交流贯穿于办理工作全过程,确保商得深入、办得满意。三是各工委严格督办。一次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分别选择相关代表建议作为“重点类”督办件。同时,结合年度监督议题,梳理出内容相关的代表建议,邀请提出建议的代表参与调研,列席会议,听取意见,将建议督办融入到人大监督工作之中。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的建议,涉及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问题,法工委主动加强对相关文件审查工作的指导,多次召集主协办单位讨论代表建议相关问题。办理单位还就此成立由7个部门20人组成的专项工作群与代表沟通联络,最终取得代表理解和满意。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建议,城建环资工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修订立法、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将建议督办工作贯穿全年,并发动市人大代表城建环资专业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驻甬部队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落实落地的建议,办理答复后代表反映需要增加市公安局协办。代表人事选举工委与市公安局沟通后,市公安局一天内完成与代表的答复解释工作,获得代表首肯。
(二)重点督办见真招,办理成效不断凸显。在督促办理单位加强代表建议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的重点类督办,健全制度保障,提高办理实效,并逐步总结提炼代表建议重点类督办“四步法”,通过主任会议研究确定领办督办市领导、联系工委跟踪督办、开展集中面商、办理结果社会公开等四个步骤进行督办,抓重点、树标杆、带全面、促实效,为其他面上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树立样板。截至目前,今年确定的纾困助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富民强村,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等六类21件“重点类”代表建议均取得较好的办理成效。督办过程中,常委会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代表和群众,认真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吸纳代表意见建议。领办的市政府领导督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办理工作中的难题,提出有效措施,深入推动问题解决落实。如通过纾困助企类代表建议的办理,我市累计抵减免退税额433亿元,完成兑现进度为104.8%,总惠及面超过100万户次;实现各类资金补贴15.1亿元,降费减负15.59亿元,各类缓缴1560.38万元。
(三)创新督办亮新招,督办程序更加协调有力。一是聚焦关口前置,创设预审“三三制”。即通过三道三层次的预审,对代表建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人代会前,组织各中心组及时收集本辖区市人大代表撰写的建议草案,对拟提建议进行小组合议,逐件把关并修改完善,会中,组建大会议案组,开展第二轮审核把关,逐人逐件研判拟办理单位,更好把握提升建议举措可操作性、所提项目可落地性,其间共撤回代表建议42件,修改后重新提交代表建议50件,有效提升建议内容质量。会后,联合市督考办再次预审把关,在征得代表同意后,撤回3件代表建议。二是聚焦难点堵点,首次开展“开门办”。在代表建议交办前,张平主任专程赴市发改委举行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现场会,深入了解并现场指导解决相关办理难点和堵点,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由“闭门办”到“开门办”转变,这在我市尚属首次。三是聚焦落实实效,创新面商方式。结合新情况新形势,试行同类建议集中面商、网上面商和协办面商,受到办理单位和代表的好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分别就轨道交通线网、养老服务等代表建议,邀请代表开展集中面商。就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主办单位市能源局会同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协办单位与代表进行面商。此外,有41件代表建议还开展了网上面商。新的面商形式为办理单位和人大代表提供了一个办理效率更高、沟通效果更好的平台。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今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各办理单位能克服时间紧、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办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办理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围绕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将社情民意转化为代表建议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是在整体建议办理工作中不少办理单位重承诺轻落实、重解释轻办理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沟通到位,但落实力度不够。三是办理综合性建议的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之间的合力还有待加强,分工明确后的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四是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交办和办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代表建议办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实践性。要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实效导向,完善制度设计,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一)谋深谋实“转化”篇。一是加强社情民意与代表建议的对接转化。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与推动政府工作相结合,推动代表建议有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充分运用大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着重依托全市157个基层单元,收集、梳理、分析人大日常工作及两会期间收到的代表建议,鼓励代表下沉一线、下沉基层,把调研和思考沉淀为接地气的议案建议,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二是积极探索代表建议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双向联动。通过对代表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对涉及公益诉讼的事项,会同检察机关强化事项的落实,提升代表建议办理的刚性。
(二)坚持完善“闭环”落实制。围绕代表建议“怎么提、怎么转、怎么落地”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建议提出、交办、督办、回访、公开、考核的闭环工作链条,有效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一是丰富拓展代表建议“开门办”。探索推广代表建议交办前赴相关办理单位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现场会的成功经验,以代表建议“开门办”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交办、督办环节。二是跟踪督办代表建议。重点对“部分解决或计划解决”中代表反馈需要持续跟踪的112件代表建议进行“回访”落实。通过办理单位自查、代表核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对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和代表反映需要持续跟踪的建议进行督办,破除办理落实的“中梗阻”,形成代表建议办理的闭环。三是坚持实施代表建议公开。待报告审议通过后,充分依托浙里甬人大、宁波人大网站、各办理单位网站等,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和答复件以及“一府两院”的办理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督办报告。
(三)重塑“闭会件”办理新机制。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简称闭会建议)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密切联系群众、快速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代表与群众联系日益密切,闭会建议的数量不断增多,原有办理机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代表人事选举工委将会同市督考办开展机制重塑,进一步完善闭会建议的交办、办理、督办、评价等闭环工作机制,与大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一起,形成双轮驱动的建议办理新格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