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项报告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关于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经济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4-02-20 16:03
  • 来源:市人大常办
  • 关于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经济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宁波的每一步发展,都镌刻着海洋印记。为配合做好主任会议听取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经济工作情况汇报,监察司法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在宁波城市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紧扣宁波海事法院职能作用发挥,实地考察执行指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和“海上共享法庭”运维中心,召开海事审判业务相关部门、“海上共享法庭”和涉海企业座谈会,扎实深入开展监督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与成效

    宁波海事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海事审判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服务保障宁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海事司法保障。

    (一)深谋大局大事,助力海洋经济有担当。宁波海事法院主动融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将海事审判各项工作置于宁波发展战略中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协调推进,为宁波加快建设综合实力强、空间结构优、生态环境美、治理水平高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海事司法力量。

    一是紧贴中心大局。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紧贴省委、市委中心工作,结合海事审判工作实际,把准工作方向、提供工作指引、追求工作实效。出台《关于为推进省委三个“一号工程”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深入落实《宁波海事法院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二十六条措施》,不断强化细化助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围绕市委落实《建设海洋强国回访调研报告》实施方案,立足海事审判视角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回访调研报告〉宁波市整改落实方案》的30条意见,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服务强港建设。与省海港集团联合签署出台《关于建立服务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协作机制的意见》,以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国际美誉扩大等为着力点,以案促建完善港口工作体系建设,为我省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提供高质量司法保障。高效解决进出口运输、港口作业、航道通航领域矛盾纠纷,促进海上运力、箱源、货物自由流通、便捷调配,利用海事强制令妥善化解一起货值约6.6亿元、涉省重点特大型石化项目的扣货案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入选全国法院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三是保障企业权益。针对我市海上货运代理等中小微企业纠纷多发的情况,出台《关于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便利中小微涉海企业诉讼机制,切实降低中小微涉海企业诉讼成本。联合市工商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集中做好一批涉港航企业的积案清理,为航运领域民营企业维权提供指导。灵活采用司法强制手段,对涉案船舶积极采取限制转让、抵押、光船租赁等措施来维持船舶运营,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效避免“办理一起案件搞垮一个企业”。主动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司法服务,发布航运企业、港口企业风险提示手册、船员权益司法保护情况通报等,提升企业预警排险能力。

    (二)深耕主责主业,提升审判质效有作为。宁波海事法院始终将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紧扣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了大量海洋运输、船舶海工、海洋渔业等海事海商纠纷,出台落实一揽子便民利民举措,保障了宁波航运、外贸、港口的生产经营秩序,有力促进了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精品战略。坚决贯彻审判精品战略,树牢精品意识,注重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涉海司法效能,在收结案数长期处于全国海事专门法院前列的情况下,各项办案指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完善精品案例的发现、培育和交流机制,努力拓展精品案例推介渠道,积极扩大宁波海事司法公信力与影响力。2022年依法判决的一起海上重大责任事故罪刑事案件入选了“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妥善化解美洲牛卸载遇阻案,收获网民普遍好评,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某起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审理为契机,确立行业裁判规则,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审结全国首起海事破产清算案件,平衡企业破产公平、效率原则和海事诉讼特殊性,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

    二是坚持民呼我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构建和运用域外当事人电子送达、在线视频域外调查取证、扩展多元立案方式等涉外海事审判提质增效措施,降低各方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提升便利化海事诉讼服务品质。助力国际船员服务基地建设,与宁波海事局建立海船船员维权服务协作机制,制作船员权益风险提示手册,为船员维权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深入听取省市民营企业家意见,针对我省企业在海南自贸港投资经营渔船纠纷多发的问题,联合海口海事法院建立跨省协作机制,推动相关纠纷高效化解,受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注重权益平衡、裁判统一、阳光司法,在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稳居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协作共赢。着力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协同配合,共建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海事司法执法与海事行政管理的工作衔接和效能提升。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农业农村局等联合印发《关于办理渔业资源损害民事公益赔偿案件的若干意见》,推动渔政部门更好履行渔业管理职责,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与市中级法院在内的7个沿海地区中院签署《浙江法院“1+7”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宣言》,优化管辖分工协作;加强民事公益诉讼合作机制建设,受理检察机关提起的涉海洋环境资源保护诉讼118件、审结107件,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公开审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观看,有力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深化争优争先,推进改革创新有亮点。宁波海事法院始终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加强法官队伍建设,自觉守正创新,努力改革提能,积极探索化解海事审判工作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为推进海事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积累经验。

    一是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全国首家海事刑事、行政、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试点法院的排头兵作用,突出海事审判专业性和国际性,进一步拓宽海事案件管辖范围,强化对海洋安全与秩序的司法管控,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实施。妥善审理危害海上交通、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助力“平安港区”建设,维护海上生产安全,“试点构建海事刑事司法体系”的做法入选宁波市2021年度改革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强化海事行政审判工作,定期发布海事行政审判白皮书,努力扩大海事行政审判影响力,助推有关政府部门提高涉海依法行政水平,审结的陈某某诉中国海监渔政宁波支队行政处罚案入选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二是数智赋能成果初显。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启动建设“法护海事”集成应用,上线“船舶执行一件事”应用场景,实现浙江海域的商船、渔船和外轮实时定位查询全覆盖,以及全省内河船舶线上查询、在线扣押,累计在线发起协助查询、查封、扣押船舶申请250余次,极大地提高海事执行效率,被省高院作为第二批执行“一件事”子场景应用并予以推广。不断提高智能化办案水平,建立审判管理集约化中心,就案件辅助事务开展分段协作、集约管理,平均结案天数和首次排期开庭平均天数等均有明显下降,有力提升审判工作效率。建成全国首个海事司法案例专业数据库,用户遍及美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特色应用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中国海事审判网”,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社会治理打响品牌。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全面推进海事司法入驻沿海地区社会治理中心,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协同海事仲裁委员会、贸促会等单位,打造35家“海上共享法庭”,其中2家入选全省法院示范“共享法庭”,助力矛盾纠纷就地全链条化解。围绕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这一目标,参与设立宁波国际海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共建“诉讼、仲裁、调解、理算”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邀请10家国际船舶保赔协会驻中国办事处来甬座谈交流,研究提升宁波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的实际举措,助力宁波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争先进位,相关做法在2023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二、存在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研走访和座谈交流,相关部门与企业也反映宁波海事法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司法执法协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的深入实施,海上执法呈现出处罚案件多、涉案标的大、执法标准严、执法行动难等新特点,在个别领域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责任边界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宁波海事法院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司法执法衔接质效。建议:进一步深化海事司法与海事执法的良性互动,持续加强与海关、海事局、海警局、边防等港航口岸单位的业务协作,强化行政执法规范、争议防范和涉海问题协同研究,正确行使海事行政案件司法管辖权,妥善化解海事行政争议,有效防范海事执法责任,依法支持、监督和促进海事行政执法规范性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助力诉源治理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海事案件往往具有取证难度大、主体多元化、社会背景杂等特点,案件调解的复杂度和困难度都超过一般案件,海事法院需要发挥指导作用,为宁波国际海商事争议解决中心的良好运作和海事诉源治理工作,提供更多指导性意见和实质性保障。建议:深化与海事仲裁机构、商事调解组织的合作,强化以司法裁判引领、规范和促进诉源治理工作,促进海事仲裁、海事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更好作用,提高诉调对接、诉仲对接、诉源治理的效率,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提升工作成效。要更加积极通过“海上共享法庭”收集和回应群众需求,搭建更多利民助民惠民平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三是新兴领域审判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新业态迭代升级,新型法律关系层出不穷,国际法律制度日臻完善,对海院干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挑战,海事法官需要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海事审判工作来满足企业不断产生的新司法需求。建议: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按照懂外贸、懂航运、懂外语、懂法律、懂数字化的标准,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海事法官;注重发现、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努力争取在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培树工作上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