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23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改进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支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出台《宁波市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出33条政策举措,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是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持续推动企业减负增能。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分险作用,加速迭代综合支撑政策,调整优化保费补贴、风险分担业务模式,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在保户数3.1万户,在保余额超过600亿元。四是高效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优化涉企资金兑现流程,加快涉企资金兑付进度,全年“8+4”政策体系兑现资金1065亿元。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坚持“大优强、绿新高”导向。2023年全年市级财政累计支出21.8亿元,支持壮大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链主型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市级财政支出5.2亿元,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三是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市级财政支出1.9亿元,支持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港航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三大攻坚行动,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四是推进创新能力大跨越大提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以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区为牵引,加快打造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创新平台,迭代实施“科创甬江2035计划”。
(三)积极促消费扩投资。一是坚决落实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制订出台《宁波市促进消费扩内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推进“双促双旺”促消费稳增长行动,全年发放消费券10亿元。二是推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落地。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获批离境退税口岸,获得自主布局退税商店的省级权限。三是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支撑拉动作用。全年累计争取新增专项债券351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宁波西枢纽、通苏嘉甬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二、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强化重大战略财力保障
(一)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一是建立党委政府大事要事财政保障清单,坚持增量资金优先安排和存量资金优先保障,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重点保障党委政府规划政策内的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产业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常态化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制定出台政府过紧日子评价办法,综合运用人、财、物等方面指标,科学评价市级机关节约使用财政资金情况,推动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落到实处。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重点项目绩效管理清单,实行预算执行和绩效运行“双监控”,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政策决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二)创新财政保障方式。一是全面推进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提升,聚焦“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产业政策,常态化开展跨部门同类型政策整合提升,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决策、实施、评价、反馈、调整相统一的双向闭环式财政产业政策管理机制。二是系统推进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整合部分资金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对产业项目实施股权投资,以及通过直接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由其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从“奖补”变为“股补”。三是充分发挥大财政金融办作用,强化财政在政府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财政资金联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一是系统构建“钱随人走”制度体系,制订出台《宁波市“钱随人走”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社会建设领域共同事权“钱随人走”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推动实现更加均衡的财力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研究制订《关于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和生态布局相适应的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政策体系,对承担全市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不同功能的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的财政横向补偿。三是深入实施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立足增收、减负、共享、补偿四条路径,加强政策统筹优化,为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资金支撑。
三、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兜实基层财政运行风险
(一)全方位构筑风险防范体系。一是强化基层财政运行监测,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收支平衡、政府债务、社保基金、财政管理等六个维度对区(县、市)财政运行进行精准画像,实施常态化风险预警。全面实施乡债县管,严格控制乡镇债务。二是建立跨周期化债调剂资金机制,支持区(县、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减轻区(县、市)化债压力。三是完善资金调度机制,加快对下转移支付资金调度节奏,重点向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地区倾斜。四是规范民生政策调整程序,坚持民生政策调整全市“一盘棋”,各地民生政策调整需报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不得自行提标扩围。
(二)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一是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健全“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二是扎实推进财经领域联动监督专项行动,聚焦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执行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严明纪律规矩,提升财会监督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三是扎实做好问题整改“下半篇文章”,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对一些屡审屡犯问题,从政策设计、制度机制上剖析原因,强化建章立制和绩效考核,及时纠偏,堵塞漏洞。